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鼓励投资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大,可干的事情很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鼓励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以下一些领域仍有较大投资空间和增长潜力。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基础设施建设。对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应采取新型举国体制,组织产业联盟,充分满足资金需求,实行协同攻关。加快5G网络建设,形成泛在、安全、高效的移动网络,为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数字经济提供条件。二是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改性甲醇消除了普通甲醇腐蚀性、溶胀性、低温启动难三大弊病,以改性甲醇替代汽柴油和燃煤,有利于治理大气污染,充分利用国内低阶煤资源,减少石油进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这方面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有较大市场前景。三是发展环保产业。把环保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将固废资源化、市场化,既可减少土地占用,又可减少碳排放。四是发展集约化、现代化农业。鼓励农户以耕地承包权入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兴办合作社、农业公司,发展规模化、设施化、精准化种植养殖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将拉动农用工业的发展,并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五是发展通用航空业。中国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已居全球首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通用航空业还比较落后。应把发展通用航空业作为军民两用产业的重点,解决相关管理体制问题,使之尽快发展成为一个万亿元级的大产业。此外,城市群内的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水利设施、冷链物流等,也蕴藏着投资增长点。
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宏观调控,有效克服了经济大起大落,实现了平稳持续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宏观调控主要是围绕经济增长速度、货币发行量、财政收支、居民收入、投资规模、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等指标搞好综合平衡。各项调控指标由国务院协调各部门反覆讨论确定,经过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门分工负责,保证目标的实现。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下功夫,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首先,应根据各项经济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统筹部署,并分别放在五年规划或年度调控中实现。其次,应确保各项经济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宏观调控的政策合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应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当经济偏冷时,踩一下油门;经济偏热时,踩一下刹车,以熨平周期。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在自主创新上坚持不懈、舍得投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再次,应把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