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党桃园市第三选区(中坜区)“立委”参选人游智彬。(中评社 资料照) |
游智彬回忆,幼儿园在酒楼旁边,中间下课他都会去找外公,冬天外公会给他买一个馒头、夏天会买一支冰棍给他。游智彬还记得当时馒头小小一个一毛钱,但漳州一般吃大米,难得吃面粉制品的馒头,所以他每次都是先把馒头的皮捏起来吃完,再吃里面的面团,感觉别有风味,至今味道仍还记忆犹新。
从年少就离开台湾的游亚庆,直到1989年兄弟姐妹来大陆看他时,已经整整过了40个寒暑。游智彬记得,当时已是花甲之年的外公在挤满人群的客厅哭得像个泪人,也许40年的思念和委屈让外公想在那短暂一刻和他的兄弟姐妹一股脑儿宣泄。游亚庆后来回台探望老母亲几次后,便决定在1992年返台定居,并前后花了3年时间,把一家共28口人都陆续迁回台湾定居。
为什么举家迁回台湾定居?
游智彬说,因为90年代大陆和台湾的薪资有巨幅落差,他记得母亲当时是一位专业药师在当地卫生所任职,月薪仅不足人民币百元,但外婆当时在台湾洗碗,月薪是新台币1.8万元(约当人民币4000元),而当时在大陆县城一座透天四合院也才人民币3万元。
游亚庆夫妻先迁到台湾定居工作后,4名子女仍留在大陆,每当回大陆探望子女时,就变成整个村庄里的大事。游智彬笑说,因为外公外婆每次回大陆都会多少带给子女一些经济上的额外补贴,所以有一年外公外婆回大陆时,亲戚还在乡下戏台播放几个晚上的电影反馈乡亲,
游智彬回忆,除了外公外婆到台湾定居工作后的收入让大家羡慕外,会让整个家族决定迁居台湾的主因是,他的两个舅舅在1994年去台湾探亲3个月后都变成了暴发户,社会声望也提升了不少,虽然当时母亲已是一间妇产科的产婆,收入在大陆已算高,但受到两个舅舅的刺激后,仍决定隔年就迁居台湾定居,接下来3年内,游亚庆4名子女共28人都陆续迁到台湾定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