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朱双一:70年代旅美华人为两岸交流搭桥梁
http://www.CRNTT.com   2019-06-18 00:25:21


论坛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朱双一认为,1970年代旅美华人的“新中国”认同,建立在新、旧中国的纵向对比和中国、西方的横向比较上,而又都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因此这种认同是坚固的。像杨振宁、赵浩生等晚年都毅然回到祖国定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朱双一表示,“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来到大陆的北美华人、留学生,其大陆观感显得较为复杂,既有叶嘉莹、李黎、李蓝、赵浩生这样始终对中国大陆高度认同的,也有马森、庄因这样虽然对家乡、对中国、对中国文化满怀思念之情,却习惯于用西方所谓自由民主普世价值来衡量新中国的一切,自然对“新中国”难以认同。叶嘉莹、李黎等,当年也许有人认为她们太“左”了,然而三四十年过去了,到底谁是“左”谁是“右”?“左”好呢或“右”好?当时也许看不清,现在回过头来看,却能较清晰地分辨出是非对错来。叶嘉莹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文化环境不能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走过曲折路程的刘大任,近年来也对美国在世界各地推销美国式民主却造成各国的动乱加以反省。

  朱双一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事实证明,不管是西方社会制度或模仿西方的台湾,都是问题重重,而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行得通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完全能够把国家带上富强之路。很显然,对这些“祖国行”作品加以重读,对于总结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有一定的助益的。

  本次论坛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教育厅等指导下,由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台湾世新大学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

  在该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就“两岸视域下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岸文化发展合力之探求”、“两岸文化交流的拓展与深化”、“民族文化的共同取向与文化产业发展”、“两岸文化的深耕与融合”和“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的拓展与深化”等中心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