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中评社 袁晓麦摄) |
善用文化力量和新媒体反制“台独”
面对台湾岛内“台独”史观及其书写泛滥的严峻局势,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提出,我们应该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加快构建台湾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首先,要明确台湾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部分,是中国地方史研究,因此,它具有中国史、中国地方史研究的一切学科特征。其次,要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切实开展实证研究,进一步加强台湾史研究的科学性。在分析问题时实事求是,征引资料时保证可靠准确,确保得出的结论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提出的观点、学说能达到自圆其说。最后,本着“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求真”“求实”的精神,开展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要为反制、遏止“台独”话语提出针对性的概念,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占领话语权高地。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呼吁,两岸专家学者携手编纂一部学术影响力和文化感染力的《中国台湾历史》,回击、驳斥“台独”史观谬论。他表示,万事莫如交流急,两岸各界应合力冲破绿色屏障,开展高质量、精细化的交流合作,特别要开展以文化、历史为主的“软交流”;开展专业性、小规模、精细化的“智交流”;开展沉浸体验式、对口互动式的“慢交流”,取得交流的实际效果。“不管‘台独’如何建构虚伪的‘台独’史观,但邪不压正,正统、正道的中国史、中国文化将力压“台独”史观。台湾史上‘汉化’、‘中国化’‘中华化’是主流、是大势,而‘去中国化’只是逆流、浊流,不得人心,只会失败。”
《旺报》社长兼总主笔戎抚天表示,无论是从军事力量的发展,或是从大陆经济的潜力来讲,时间都是站在大陆这一边的。因此,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大陆应该拥有充分的战略自信和定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台湾民心就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他表示,台湾民心的转变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的发展表明,台湾民意与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可能越来越远。他建议,大陆应善用自身优势,通过文化力传播和新媒体等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舆论环境,推动台湾民意向着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
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山东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协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140余人参会。在“铸牢民族认同 共促民族复兴”主题之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台独史观’的谬误与危害”、“摒除‘台独史观’, 守牢共同精神家园”两项子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后方支援实习记者:赵景彦、刘子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