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为了保障社保待遇不因缴费率降低,并增强民众的改革获得感,各地正密集上调养老金支付水平,多地也同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失业保险金支付水平,释放更多社保改革政策红利。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已经公布养老金上调方案的省份达到了23个,其中15省份更是明确7月底将提升的养老保险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上。
中国网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陈建伟文章分析,一系列积极社保政策的出台,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首先,在目前的缴费率水平下,提高退休人员的受益水平,有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缴费积极性,从而扩大社保缴费基数和征收率,进一步降低社保名义费率。
一直以来,中国的社保名义费率较高,这与中国企业与居民对社保缴费的遵从度较低有很大关系。如果工作的一代人预期未来退休后的保险待遇水平不高,难免影响其缴纳积极性,不愿缴不想缴的情绪很强。从这个意义上讲,稳步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向社会释放出强烈的积极预期信号,无疑有助于改善社保的征收率,这也是增加社保基金来源的重要方式。
其次,提高退休金水平能够有效地防止退休后的老年人口陷入贫困的不利境地,降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因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而产生的社会风险。
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下岗人员,是在低社保覆盖条件下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和进入退休年龄,而大量的农村人口也只是在近年内被纳入社保网络的覆盖当中。实际上大量退休人口或即将进入退休年龄的中高龄劳动者,其社保个人账户几乎没有实质积累或积累水平不高。
在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充分的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支出需要,老年人口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越过越难的阶段并可能陷入贫困的不利境地。适时地提高基本养老金支付水平和社保福利待遇,能够有效地化解老年人口面临的各种风险与贫困危机。
另外,提高退休金水平能够促进社会消费和扩大内需,进一步夯实稳就业、稳增长的经济韧性与底气。
从全社会整体来看,高收入者的收入高但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中低收入人口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提高覆盖到中低收入者的基本养老待遇,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提振内需。因此,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保制度,能够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调整社会消费结构和扩大内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