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21日电/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那时,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过着贫困的生活。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70年经济发展的历程,积累了诸多重要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到改革开放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到新时代提出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党总能顺应时代潮流,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从推动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到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党总能发挥其他政治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应当“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为实现“全国一盘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能够促进各级党政部门高效落实既定决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新中国快速推进工业化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抓住发展机遇、战胜风险挑战,仍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的经济发展成就充分印证了这一重要论断。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发展高质量特征日益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