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相比于大企业,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更加脆弱,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业绩下降更加明显。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文章分析,2020年2月“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31.9,相较上月大幅下降14.2个点。六个地区、七个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八个分项指数中市场、采购、绩效、扩张、信心、风险和融资七项指数均有下降,只有成本指数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大幅萎缩而使得运输、经营相关成本下降,相应指数值大幅上升。
从地区看,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中南地区受冲击程度逐次加深,指数均下降10个点以上。中南地区作为疫情重灾区,指数下降达17个点,疫情并不太严重的西南地区,同样由于市场、采购指数下降而带动总指数下降15.2个点,这反映了地区间紧密的经济关联。从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受冲击程度逐次加深。为防控疫情,各地相继管控人流聚集的餐饮业,并对交通进行限制。因此,住宿餐饮业受到冲击最大,交通运输业次之。交通运输业作为最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该行业受制影响了其他行业发展。
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企业克服当前困难,特别是针对比较脆弱的中小微企业出台了税收减免、增加信贷、缓缴社保费甚至直接补贴房租的措施。各地也正在有序放开管制,组织企业复工。从目前看,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人数持续下降,但经济彻底复苏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目前发电量、旅客量、港口吞吐量等关键宏观指标都低于正常值较多,需要在谨慎防控疫情的同时逐步恢复。
文章指出,为了更好地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稳定经济,当前和今后还面临一些重要任务。一是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直接支持,包括税费减免、直接补贴、贷款贴息等。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地方企业数量和雇员数量、结合受疫情影响程度给予地方政府专项转移支付,促进地方尽快执行补贴政策,同时,建议各类补贴应与持续经营和维持就业挂钩。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放宽各种限制。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课题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影响的专项调查显示,交通限制具有全国普遍性。交通限制是影响小微企业未来经营的最大负面因素,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疫情状况,适当放宽交通限制以及开工限制。
三是在政策执行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政策落实效果。结合大样本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并未真正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甚至不了解优惠政策。就信贷政策而言,即使有宽松信贷政策,但抵押物不足也会制约实际政策效果。在此特殊时期,可以考虑适当放松信贷条件。
四是抓住机遇推进长效改革。在防控疾病、卫生应急和居民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应该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在社会治理上,信息公开化要及时准确,并强化问责机制;在企业经营保障上,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融资体制,包括企业债市场、应急融资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