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GDP“挤水分”:压力越大,越要摸清“家底”
http://www.CRNTT.com   2020-07-08 07:55:15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2019年,安徽铜陵的GDP总量在安徽省16个地市中排名第14,GDP增速全省倒数。日前,铜陵市长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首度回应了铜陵核减经济指标(俗称“挤水分”)等问题。

  光明日报发表媒体评论员朱昌俊文章称,经过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后的铜陵2018年GDP差不多减少了两成;而2019年当地再次“挤水分”,全年GDP下降1.7%。连续两年的调整,导致铜陵在全省的GDP总量和增速排名均出现了较大程度下滑,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外界关注。今年以来,当地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活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

  文章指出,“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增速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是,因地制宜适当“挤掉”经济中的“水分”,同样很重要。铜陵的选择,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其实并不是个例,它是对新的发展导向和发展形势的顺应。

  比如,2018年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市多地都主动对GDP“挤水分”。核减以后,一些地方GDP数据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影响到在全国排名。这在过往是少见的,也是需要勇气的。但“挤水分”不是为了挤而挤,一方面要改变核算方式、统计口径乃至人为干预等因素所造成的GDP“虚胖”,让经济数据变得更真实;另一方面要借“挤水分”来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并明确新的发展导向,敦促地方和部门告别“唯GDP”发展模式。

  事实上,这也是中央政府的要求。不管是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还是调整优化地方和官员政绩考核方式,都是为了摸清经济“家底”,建立更科学的发展导向。既避免不实经济数据误导决策,也遏制地方为了追求GDP增速而“不惜代价”的短视倾向。说到底,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配套保障。

  文章强调,尤其是在今年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注重经济数据的真实性更有必要。一方面,要以更大力度防范在新的发展压力下,个别地方为了追求政绩,在数字上动歪脑筋的行为;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压力越大,政府决策对经济数据真实度的要求就越高。因为唯有看清现状,才能对症施策,尽可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提出具体的GDP发展目标,这除了考虑到“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也是为配合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种导向在地方层面,显然应该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也必然要求地方树立新的政绩观。

  比如,一个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其经济效益不一定马上见效,这很可能影响眼前的GDP增速,但却关系到地方长远发展。如果还是只注重GDP增速,显然就不利于科学处理好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这也意味着,官员一定要有正确的政绩观。

  疫情影响之下,地方经济发展遭遇更大的不确定性,包括财政压力上升,这都是事实。在这样的形势下坚持“挤水分”,也难免有更多顾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在困难时刻,“虚胖”带来的风险就越大。而今年GDP不设目标,也在客观上给了地方更大的转圜空间。综合这些现实背景,继续坚持挤掉经济中的泡沫,平衡好“存量和增量”“老的结构和新的结构”的关系,其实正是挺过困难时期并最终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务实路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