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理性看待当前粮食价格上涨
http://www.CRNTT.com   2020-12-11 08:23:56


  中评社北京12月11日电/今年粮食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上涨是一把“双刃剑”。目前来看,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粮价上涨势头难以持续,后期玉米价格上涨也缺乏支撑。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刘慧评论文章表示,民以食为天,粮价稳人心稳。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之下,国际粮食市场风云变化,国内粮食价格受到影响,从期货市场蔓延至现货市场,“金玉米”“金豆粕”引发投资者纷纷进入粮食市场掘金,东北地区出现抢购玉米、大豆现象,这引发了社会的焦虑与不安。确保粮价稳定,对于稳定民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粮食收储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价格涨涨跌跌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今年粮食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经贸摩擦不断,以及蝗虫和草地贪夜蛾肆虐等因素引发了国际市场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推动国际粮价上涨,并传导至国内,影响了国内粮价走势。其次,国内政策性玉米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玉米供需趋于紧平衡,玉米涨价预期明显。再次,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热钱炒作粮价,对粮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此外,国内养殖业逐步恢复带动饲用玉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长。

  文章分析,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上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谷贱伤农。当前,粮价上涨是连续多年粮食价格下跌之后的恢复性上涨,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带动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米贵伤民。粮价上涨不仅会影响低收入困难群众的食物安全,而且会增加粮食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等用粮企业的生产成本。令人担忧的是,粮价上涨有可能会影响带动猪肉、大蒜、生姜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从“金玉米”“金豆粕”发展到“猪坚强”“蒜你狠”“姜你军”,从而拉动CPI上涨,增加通货膨胀管理难度。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粮价上涨,特别是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粮食市场“两个倒挂”问题更加严重。一个是国内外粮价倒挂持续,进口成本优势明显,大量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另一个是产销区玉米价格持续倒挂,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接近华北甚至南方销区玉米价格,近期北方港存玉米已是去年同期的3倍,逼近历史高位。这两个倒挂说明南方企业对北方玉米需求减少,对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需求增加。由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风险正在逐步积累,国内企业一定要理性看待当前玉米行情,做到心中有数,控制好经营风险。

  文章认为,目前来看,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粮价上涨势头难以持续,后期玉米价格上涨也缺乏支撑。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在经历了疫情、洪灾、台风、雪灾、草地贪夜蛾等一系列考验之后再次获得丰收,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虽然政策性库存有所下降,但企业商品库存和农户存粮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韧性。当下,国际粮食供需仍延续宽松格局,玉米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大量进口,有效填补了国内供需缺口。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要坚持底线思维,在全力抓好秋粮收购的同时,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销售,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及时灵活调整投放品种、数量和节奏,优化粮源安排,保障市场供应。截至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超过1亿吨,其中政策性玉米7000多万吨,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必要时,国家有关部门会加大政策性小麦和稻谷库存投放力度,满足饲用替代消费需求。要进一步强化预期管理,强化粮食市场预警和监测,及时主动发布粮油供求和价格等信息,稳定市场预期。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投机商囤积居奇,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