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0月12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来自科技创新、再工业化领域的嘉宾均表示,业界正出现严重“人才荒”,他们呼吁特区政府推出不同措施,为愿意来港发展的人才提供生活配套。而内地与香港创科优势互补,若可以加强合作将令两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
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表示,特区政府近年来推出不同计划吸引全球人才来港,其中包括于2108年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然而计划实施后效果并不乐观。资料显示,该计划推出一年半仅吸引99人,距离每年1000人的目标相差甚远。为更好吸引创科人才来港发展,他倡议特区政府推出“创科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利用香港金融和高等教育中心优势,为香港青年提供创新创业机会,促进香港金融中心和国际创科中心的“双轮驱动”。
初创企业为青年创造就业
尚海龙认为,该计划可以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先行试点,每年吸引一万名投资者使用500万港元投资本地初创企业,投资者对这些企业拥有七年的股权持有时间,通过风险投资,嫁接资源等方式帮助企业发展。相信除为本地青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大湾区互通共融外,亦会带动北部都会区发展,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客座副教授、相达生物科技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招彦焘同样表示,香港的生物科技公司缺乏工业支撑,导致工资低、晋升机会不足及前景不佳的不利条件,令业界面对严重“人才荒”。
在完善创科生态圈,解决人才问题方面,招彦焘提出三项建议,一是优化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抢人才”,内容包括提供住屋、子女就读、置业税务、现金补助、团队资助等不同程度的优惠条件;二是刺激大学科研转移氛围,教资会对大学研究评审应考虑研发成果转化、大学应优化专利权政策,及增加发明者的专利权授权许可收益;三是培育本地生物创科人才,主动与内地生物科技龙头合作,推行实习先导计划、资助本地企业协助员工自我增值、从中小学起向学生灌输创科概念。
为内企“走出去”提供便利
思谋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经理薛媛元认为,香港与内地在创科合作方面有三方面基础。首先,香港具备国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能力,同时汇聚了国际非常先进高端资源,建立了先进的知识产权的一些储备和科研管理标准,而内地则是有丰富的产业集群,有丰富的市场驻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先进制造基础,为技术和科研成果落地上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第二,香港的金融行业起步比较早,发展较快,吸引不少企业来港上市发展。与此同时,国家非常支持内地企业走向海外发展,香港的创新金融环境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土壤,令它们将技术创新和业务变革逐步融合在一起;第三,在人才流动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大学在内地设立研究院,令各方面人才有机会互动合作。
薛媛元还指出,“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表明国家对于香港的创科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而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过程,对于香港和内地创科合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如果将香港多年来的技术沉淀与内地丰富的行业观察与思考进行融入,便可连成一张商业化、科技化、智慧化相结合的网络,令两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以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