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圣达生物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发现,其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顺利通过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审批备案。从业主资料提供到完成备案,该流程只用了半个月时间,而在实施审批改革前,至少要花费45个工作日。
在浙江,许多创业者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地方政府对创业创新最大的支持,不是给钱给地,恰恰是长期以来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的制度供给,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张金名片。近年来,浙江以此为突破口,撬动各领域全面改革,努力在提供最优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在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上先人一拍,在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上快人一步。“商事登记一网通”、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100天……各地通过改革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最近,浙江省又推出投资项目审批惠企改革大招——全面推行区域评估。选址意见书、节能审查意见、洪水影响评价、压覆矿产资源批覆……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这些评估事项,以后将由政府统一办理,企业不用再操心。
“企业和政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对政府来说,重在用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去推动市场和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打造创业创新生态,浙江政策先行。早在2013年5月,浙江省就出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此后几年,浙江省密集颁布各项促进“双创”的政策,推动人才和产业集聚。与此同时,通过优化制度供给与服务方式,让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无缝对接,让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环境更优。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浙江省还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科技资源向小微企业开放共享。比如,浙江创造性地以推行“创新服务券”等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实施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
据浙江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浙江全省“创新券”累计发放26.37亿元,使用16.81亿元,兑付13.15亿元,共有2993家载体为23364家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96783次。
蓝天
科技创新 澎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