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高港青年论坛:高雄与粤港澳大湾区关系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19-07-04 14:43:31


座谈会现场
郭至君
林千畬
林至颖
  中评社╱题:“中评智库高港青年论坛:高雄与粤港澳大湾区关系初探”,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6月号,总第258期。

  开场白:郭至君

  大家早上好!欢迎高雄的三位青年代表来到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六位青年代表汇合,也非常荣幸能在本届论坛上担任主持人。正如我们本届论坛的主题——当高雄遇上粤港澳大湾区一样,我们作为成长、生活在这片区域的青年们,今天聚到一起,探讨一下高雄和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展开密切合作的可能性。今天这场论坛是我们举办的第六届了,本届论坛我们有一个亮点,它既是我们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也是我们首届“高港青年论坛”,这是我们的新品牌,我在这里也希望高港青年论坛能给我们之间的交流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公开的平台,我也很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的某个时候,能到高雄去举办第二届高港青年论坛。那我们事不宜迟,就进入到各位青年学者发言的环节。

  林千畬: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雄”
      青年经济产业链

  高雄现在进入到了高龄化的社会,其实不止是高雄,整个台湾的状况也是这样。现在人口老化,高雄青年人外移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延伸出的状况就是就业减少,没有太多机会加入就业环境,会导致很多店面出现租售的情况。同时这也延伸出了更多的问题,那就是更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往外跑。所以我想讲,我们要去深刻反思和探讨要怎样去增加就业机会这个事情,因此,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即青年经济产业链。现在的产业经济链是对应着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那既然有了这个政策,那我们希望大家不要遗漏了我们高雄市,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能辐射到我们高雄市,成为一个“粤港澳大湾区+高雄”的产业经济链。那为什么又要加入“青年”二字呢?因为我们的年纪轻,我们有活力而且又有创意,可以说我们是这个高龄化的社会中一颗新的幼苗,可以作为很重要的助力。

  青年经济产业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环境,那么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去发展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可以以四地青年文化交流作为合作的开始。文化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我们要透过与对方的认知,与对方的认识,才能提高我们之间的互信度。我们高雄市有个地方叫亚洲新湾区,是我们之前盖的一些新的场馆——有展览馆、音乐厅,还有一些街头艺术表演的场域,这些紧连着驳二艺术特区,我想,在这里可以举办许多青年的商业文化交流活动,高雄国际青年展览馆也可以举办青年就业创业的展览。我们也欢迎港澳四地或者大湾区的相关城市来举办就业创业博览会,互相激发激荡,看能否找到新的方向或者说是新的面向,能够深入当地去做一个提升。

  再来,我们可以做青年商业合作展览会。现在年轻人很有创意,但是我们要去到不同地方找我们所需要的创意,让不同地区的青年人能够集合起来做商业合作,不一定仅仅只局限于文化交流的部分。我们还有流行音乐中心,流行音乐中心可以让我们四地青年人用表演和演唱去增加我们大家对对方的认识。驳二艺术特区也可以举办艺术展览,通过艺术来拉近大家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彼此之间能够更加的接近。我认为以此种方式可以作为启动青年产业经济链的第一步,通过对文化的认知能够化解大家之间的歧义,就不会产生对对方的误解或者是不理解。高雄有很高的弹性和很好的场域设施,希望大家可以透过一个交流互动来到高雄,瞭解高雄,进而爱上高雄。我们可以集结广大的创意,然后用满满的冲劲让所有的年轻人聚集于高雄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让真正台湾所谓的“北漂青年”、“外漂青年”有更多的渴望和思念想要回到高雄来,用多种方式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与高雄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眼界,让高雄的年轻人能够更加国际化。我认为,文化互信、知识性交流对解除歧义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林至颖: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多
      青年要走出舒适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也不纯粹只是为了大湾区九个城市加上港澳,不纯粹只是为了广东,其实是为了国际之间的竞争,大湾区本身九个广东的城市加上香港、澳门,在产业上都有很多不同的优势,彼此之间能够互补,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是在未来更多的一定是合作。大湾区有可以跟其他的国际湾区比拼,甚至是超越他们的能力。大湾区的海陆空交通都会越来越便利,整个湾区里的居民的生活都会在一个一小时的生活圈里,这跟我们说的硅谷湾区还有东京湾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区”也是比较贴近的。

  另外大湾区自己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人口接近7000万,所以它本身的消费能力是很大的。任何产业有一个概念,然后把概念转化为商品,只要在大湾区里面,马上就有了一个7000万人的市场,更不要说你的产品还可以扩到大陆其他的腹地,通过互联网、电商各种方法。我们一直都在讨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有什么产业的优势,我也在很多的青年活动里提过,特别是(针对)青年人,创意性、娱乐性的,其实电影产业,甚至是电竞产业,香港现在都很有能力参与到大湾区里面,也是大湾区现在很缺乏的。另外比方说产品设计、开发、专利、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比起大湾区其他的城市,香港还是具有优势的,所以这方面香港有很多企业也可以参与进来。还有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资金基本自由的市场,香港如果能把这个优势与深圳的科技结合,然后把科技嫁接到香港这边进行操作,肯定是有很大的市场的。

  那么台湾,或者是今天在座的来自高雄的朋友应该怎样去参与,我自己也想过。两岸其实原来各自都已经有很多的优势。同时,香港本身也是台湾金融业操作的一个重要中心,如果台湾通过携手香港参与到内地金融业当中,是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另外,因为台湾在现代农业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国际化经验,现在大陆提倡要搞“乡村振兴”、“农业创新”,那么台湾的这些经验完全可以输出,同时大陆也更需要台湾在农业产品管理的标准和认证方面的辅导支持。所以我认为台湾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正好是现在大陆很多地方所需要的。除了原来的制造和怎样把台湾产品拿到大陆进行销售外,其实台湾的服务业、文创产业和现代农业也是完全可以和大湾区的产业进行对接,甚至是进入更大的中国大陆的市场。台湾的农产品包装和文创方面,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大陆现在非常需要的东西。

  我自己在做香港青年工作时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他们可能都听说过某个地方有什么样的机会,他们自己也想走出去,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我感觉最大的原因是缺少一个可以辅导他们的人,他们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当地也缺少有力的对接,他们遇到了困惑和难题也不知道应该找谁谘询。这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就是他们到了大湾区,我们要怎么去帮助他们,在当地排解他们的难题。还有另一个“第一公里”,就是他们现在可能还不知道大湾区的机遇,不知道有什么机遇。那么首先就要把资讯透明化,把很多政策和他们可以获取到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我们常说现在的年轻人资讯很发达,他们会经常上网去看一些东西,但我也发现有一些年轻人需要资讯和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会真正去挖掘。所以这个“第一公里”的工作也要让台湾,让高雄的青年看到大湾区的机遇在哪里。我个人的感受是,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会愿意去探索一下,关键就在于你知不知道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很多时候是资讯的不畅通,让很多青年忽略了某些机会,让机会白白流失了。所以“第一公里”就在于怎么给他们更多的资讯,怎么给他们信心“走出去”,另外就是“最后一公里”,当他们真正走到那里了,在那里创业了,我们要怎么辅导他们,去引导他们,这也是很关键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