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正在休病假 但绝不会因此懈怠
http://www.CRNTT.com   2020-03-10 14:17:04


2月17日,远程会诊结束后,两地专家相互鼓励。当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对湖北省襄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新冠肺炎病例进行远程会诊。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中国人(自我)隔离一个多月。在线游戏、视频直播和网上生鲜食品需求量庞大。这应该不让人意外。更有趣的是,中国的学校迅速调整适应新现实,大规模采用在线教育和企业在线工作工具如钉钉。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3月9日载文《中国在休病假,但仍在医疗科技领域阔步前进》,文章说,新冠病毒可能促使中国实现某种医疗科技的飞跃,对此大型制药和医疗科技公司应该密切关注。

  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接受挑战,承担责任。大致而言,我们看到医疗科技的两个有前景的发展和应用:利用大数据跟踪和咨询,以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协助医生。

  首先,在过去的几周中,我们看到诸如腾讯“微医”、平安好医生等数字医疗平台以及丁香园之类的独立平台开放其平台。他们提供咨询和建议,实时跟踪疫情动态幷不断发布警告和提醒。

  其次,直接或间接支持中国医生的众多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比如,依图科技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合作,开发出针对新冠肺炎胸部CT的智能评估系统。另一家公司联影医疗科技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实际上,这些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是应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请求而迅速开发。

  截至上周,中国公司已经开发了300多种人工智能系统来协助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包括清洁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和其他应用程序。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对中国医疗科技的推动是暂时的还是长远的?至少有三个原因说明中国可能正在塑造未来医疗科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