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铁“静音车厢”:精细化考量倒逼公共文明
http://www.CRNTT.com   2020-10-28 15:19:00


  近日,据媒体报道,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试点“静音服务”,即为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提供“静音车厢”的购票选择。据悉,此项服务最早于12月23日起开启试点。

  此次京沪高铁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坚持自愿原则,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这能起到“人以群分”的作用。

  这几年,越来越多“在高铁上大声喧哗”、“熊孩子哭闹”和“通过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的行为,被曝光于舆论场,引社会口诛笔伐。比如,2017年,有主持人在微博发文呼吁设置“熊孩子专用车厢”引发关注;2019年,一名演员因在高铁阻止他人外放音乐,也曾一度掀起网络热议。表面上看,这是在不在意噪音的问题,而本质上,则是不同个体在公共空间里的权利冲突。

  其实,早在2016年,就有网友提出希望增设“冷漠号车厢”。这里的“冷漠”,幷不是指冷淡,不关心,而是希望大家彼此相互不打扰。与现在推出的“静音车厢”,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也体现出了乘客们对一个安静乘车环境的渴望和向往。更深层次看,乘客们渴望的是他人对自我正当权利的一种尊重,而提出增设“冷漠号车厢”的要求,本质上也是对个体正当权利的一种捍卫。

  现在,高铁公司主导下的“静音车厢”真的要来了,这对于大多希望不被叨扰追求安静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个福音。

  高铁公司还把坐不坐“静音车厢”的选择权,交给了乘客自己,当乘客选择“静音车厢”后,就相当于签了一份无纸版的“公共契约”。在享受“静音车厢”给自己带来的安静和闲适同时,也必须遵守“静音车厢”的规矩,让自己保持安静,进行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相关乘客的自身文明素质,也有利于强化整个公共空间的规则意识,进而提升相关空间的公共文明程度。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