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人心回归”的问题,黄平表示,第一,这个问题非一日之寒,到了非着手解决不可的地步,虽然也急不来,“欲速则不达”,因为香港曾经被英国殖民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也没真正地开展去殖民化的工作,积攒下不少深层次问题,回归后几次大的冲击无非是其集中表现。第二,香港的政治文化生态长期认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这映射到教育、舆论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背后是价值和认同问题,绝不是香港一回归恋殖、崇洋这样多年积累下来的沉淀就能自然地消失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要一点一点、认认真真地做去殖民化的工作,而且要长期细致耕耘,绝非朝夕之功所能奏效。第三,不只是青年一代,香老年人并不是就都不存在国家认同的问题,有的人经历多、有比较,也有的知道要拥护“一国两制”,要维护中央和国家的权威,但是在文化和心理层面,有的人哪怕是无意识地,仍以英美或欧美文化为坐标为尺度,这样呢,上一代人影响下一代人,精英影响民众,所以,也不能只看到青年人的国家认同为什么这么弱,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追本溯源,看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且,这里除了对重症有时候得用重药外,也需要温补和调养跟进。第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题中应有地包括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中也有对自己漫长而悠久的历史的认知和认同,对此,既要有战略定力也要有战略耐心,还要看到香港地方文化的特色,该保留的保留,该弘扬的弘扬,该创新的创新,它也应是中国主体文化大脉络中的一支一脉,而且,中华文化的复兴,还包括中外文明的互学互补互鉴,最后走向美美与共,其中香港的文化特色一定不仅被保留,也会在文化认同与文明互鉴中得到发扬光大。
谈到今年准备提交的提案重点内容,黄平表示,他有几个初步的想法,还在思考中,一个是大湾区合作怎么落地见效,二是香港怎么参与到讲好中国故事中来,其中在也包括在港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三是既做好防疫抗疫,也怎样逐步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