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9月5日电(记者 郭至君)日本创价大学退休教授汪鸿祥在此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认为,“竞合共生”是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现在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汪鸿祥解释到,“竞合共生”包括两个含义。所谓的“竞合”,有人把它理解为竞争与合作,其实原来日文指的是相互竞争的意思。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要共生,就是要相互联系,互利互惠,共同生存。原来有的人讲“竞合”,实际上仅仅讲了竞争的一面,一定要加上共生的一面。中日两国是地球上搬不走的邻居,当然要共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谁也不会离开地球,而且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的深层关系。所以彼此既有竞争又要合作,既有对立又要对话。
“我觉得,中日关系不是单纯地选择往东还是往西的问题,而且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断言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实际上,日本的对华政策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以前讲‘安保是美国、经济是中国’,这几年日本偏向美国多了,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双轨’,无非就是其状态程度有所变化。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反映到中日关系上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不是单色调,而是多色调。”他表示。
在新常态,即“竞合共生”的前提下,汪鸿祥认为中日两国应该展开良性竞争,即开展文明的竞争,反对军备竞赛和零和竞争。从文明的高度来认识中日关系大变局非常重要,特别是处于新的时代,中日两国和国际社会都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构想。现代文明工业的发展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从发展范式到国际关系都面临着危机。人类如何走出危机,构建新的发展范式、新的国际体系和秩序,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大课题,所以全人类需要新的理念。而新的时代必定会发生新的变化,包括方式、关系和秩序方面的创新。就世界秩序而言,未来不再是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可以左右人类命运,他不赞成美国“一极”,也不赞成中美共同主宰世界。在“大变局”这个背景下,我们东方文明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东方文明,在“大变局”中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是中日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汪鸿祥说,中日两国开展文明竞争可以是多方面。不能只看中日两国GDP有多少、军事实力有多强,而要看中日两国的综合文明程度如何发展;不能只看中日两国修了多少条路、盖了多少栋高楼,而要看中日两国的社会文明风气怎样提高;不能只看一部分人的富裕程度,而要看中日两国民众的整体文明道德和共同富裕如何实现。要从更加广阔的视野,从中日两国的整体文明发展,来思考文明竞争的内涵。在这个前提下,中日两国作为两个东方国家,要吸取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实行“富国强兵”方针,扩军备战,发动侵略战争,最终战败的深刻历史教训。当下我们要警惕各国军备竞赛的加剧,中日两国应该在文明竞赛中,为发展东方文明和创造新文明发挥重要的积极使用,以新的文明理念来审时度势,探索一条通过协调和合作,而不是激烈对抗和恶性竞争来实现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转型的崭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