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9月25日在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拍摄的“飞虎归来格外亲”图文展活动现场。(图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不久前,由云南省主办的“飞虎归来格外亲”图文展暨“飞虎·驼峰文化”主题交流座谈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举行。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讲述着中美飞行员并肩抗战的故事。
“飞虎队的故事是美中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共护和平的象征”
飞虎队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驼峰航线”是如何开辟的?……此次展览设立“保卫滇缅公路”“挑战飞行禁区”“两国人民长久友谊”等5个板块,通过图文展品清晰呈现飞虎队和“驼峰航线”由来,以及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往事。
1941年,一大批美国青年飞行员在陈纳德将军的率领下,组成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华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人民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飞虎队”。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中国最后一条对外联系的国际通道。飞虎队员冒险开辟了新的航线——“驼峰航线”,航线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飞行难度极大,又有“死亡航线”之称,失事的飞机甚至形成了一道“铝谷”。
展览当天,参观者不仅有当地政要、专家学者、侨界人士,还有中学生、大学生,很多美国观众被飞虎队故事和中美人民因飞虎队结下的友谊深深吸引。在展览的开头部分,一组黑白照片展现了多名年轻飞虎队员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许多参观学生赞叹,“这些飞行员好酷。”
中美人士合作寻找运输机的照片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当时,中美飞行员驾驶满载物资的53号运输机,在飞越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时与地面失去联络。此后经过多次搜寻,该飞机的残骸在上世纪90年代被找到。飞机的每一个残片通过人扛马驮运出深山,并最终得以复原,当地还成立了“驼峰航线”博物馆。“感谢人们为寻找和挖掘这段珍贵的历史付出的艰辛努力。”美国高中生杰克·摩尔说,这次展览不仅让他对飞虎队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瞭解,更激发了对中美友谊的珍视。
抗战胜利后,中美老兵多次相聚。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昆明,驾驶飞机飞越过“驼峰航线”的中美飞行员聚在一起。当年的年轻人已经成了耄耋老人,虽然可能互相不知道姓名,但他们相见时握紧双手,用流利的英语交流,这个场景的照片和影像感动了许多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