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不甩传言 林佳龙今再推台北市文化愿景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7-04 15:32:25


 
  4.内容有文化-文化空间是为服务文化内容而存在。市政府应检视现有鼓励文化内容的方案。在文学出版、电影剧本、电影制作、音乐创作、表演艺术、视觉艺术、视觉设计、社会设计等领域,更重视原创文化内容的产出,强化补助。台北市政府也应与“文化部”“文化内容策进院”交流合作,扩大首都文化内容的投资。首都文化内容发展除了重视保存旧文化之外,也应致力于结合最新科技技术,发展元宇宙的文化内容。

  台北是台湾绝大多数人逐梦、造梦、敢梦的城市,做为文化产业的领头城市,应该确保文化的核心源头“创意”能源源不绝的涌现而且被实现。除了成立“文化投资基金”,提供“做梦基金”,从种子轮、天使轮开始投资创意生成,另应设立“创作人才基金”投资创作人,支持保护独立创作泉源。

  随着台北流行音乐中心的设立,为台北音乐能量注入国际水准,台北市应有大型流行音乐庆典之外,也要有协助鼓励音乐人以台北为创作基地的政策目标。台北曾经是台湾电影拍摄的重镇,无论是取景,或者支持原创剧本,台北市政府应在“文化部”及文策院现有的基础上,强化投资补助。

  面对数位时代,台北市政府登录之有形与无形文化资产应全面数位化。除建立台北元宇宙,并且提供所有市民拥有虚拟市民身分,使之可在台北元宇宙中利用所开放之资源展现创意,甚至可进一步思考提供国外人才虚拟文化身分的可能性。

  5.教育有文化-文化的发展需要从小扎根,曾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或许将来他们会忘了今天的戏,但有些画面、会永远留存在他们的心底”。童年是个人文化发展的第一哩路,如何让文化体验成为小朋友生活的一部份,为孩子种下喜爱文化的种子,则必须从校园做起。我们也要思考“文化体验”的方案,让亲子共同参与文化活动。北美馆长年投入在儿童艺术教育的耕耘,未来应有更多的预算,持续发展。

  6.交流有文化-文化交流的面相非常广泛,也是展现城市软实力的最佳方式。现有具国际能量与识别度之节庆活动,应扩大至盛会城市的思维,带动文化交流及观光价值。如文化代工的“白昼之夜”转型为“光之博览会”、“台北时装周”增加城市行销、“台北市传统艺术季”转型“国际传统艺术节”并增加国际交流、“台北艺术节”若能携手其它城市,以亚维侬、外亚维侬形式转型为“国际表演艺术节”等,争取国际节庆主办权,相关人才的养成也可从实战活动中加入“以战代训”的人才培育机制。

  透过上中下游整合、“中央”地方整合、产官学整合、“全国”顶尖专业人才整合,调整文化行政结构,推动政府与民间合作,发展出公部门、私营企业及民间团体的新型态协作伙伴关系,并加强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角色,使之成为所有“全国性”及国际性活动的中介组织,同时尊重文化的专业治理。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认为,观光与文化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利的经济引擎,欧洲 50% 以上的旅游活动都是由文化资产所带动,也是观光部门中成长最快速的部分,然而台湾文化消费支出仅 3%,相对日本8%、韩国5.4%却来得低。

  既然文化场域的无形的围墙已经被推倒了,应该充分藉由参加表演艺术的文化旅游、参与庆典或其他文化活动、参观历史遗址与研究自然、民俗或艺术以及宗教观光等旅游活动,汲取新知识、经验与体验,才能满足人们特定的文化动机与对多样性的文化需求。文化治理是城市百年大业,在既有的基础上,我们面临挑战,也面临机会。Taipei Plus 文化治理愿景,将致力于突破文化行政分工的单点思维,推动台北新文化生活运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