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百达:第一击定义修改 不是要刺激对岸
http://www.CRNTT.com   2022-10-07 00:35:54


 
  另外,他表示,同样需要关注的是,拜登并没有明确表达一旦台海有事,届时美国将会采取何种具体的协防行动,以及选择介入的时机与程度,这其实也是一种“模糊策略”。相较于拜登之前几次事后被幕僚进行“补充说明”的协防谈话,9月拜登亲自出席联合国大会发表有关台海政策的完整演说,或许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邱国正日前在“立法院”表示,两岸“海峡中线”的默契已被大陆毁掉,现状已被改变,并表示“国军”现已调整经常战备时期突发状况处理规定,“只要(大陆)航空器、航海器越界了,不等它是否有第一击,就要把它击毁”。第一击定义修改,可能做到吗?会让两岸情势更加紧张?

  张百达认为,邱国正说法有其发展。从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8月初访台,解放军随即对台展开大规模军演,不仅在台海周边划设演习区,形同变相封锁或所谓的“准封锁”,更派遣大量机舰跨越“海峡中线”,并发射多枚导弹飞越台北上空,企图形成所谓的“新常态”。针对大陆这次的强烈反应,强度更甚于1995年至96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机”,包括美国智库及媒体已用“第四次台海危机”来形容这次事件。

  他提到,有关“海峡中线”的存在,确实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大陆在这里有一条向国际民航组织申请划设的M-503民用航路,更重要的是,它扮演着有如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的两岸军事缓冲区的地位与作用。差别在于,北纬38度线有当年韩战停战协议的条约规范,而“海峡中线”只是当年美台方面的单边主张。

  张百达指出,早期“海峡中线”之所以能够存在,多少反映当年台湾空军在台海上空保有相对的空中优势,而当时解放军的战机基本上很少出海。但过去这几年来,各界应该都已观察到,解放军空军现代化已取得相当程度的进展,各型作战飞机不论就航程或性能也都大幅度的提升。若其作战半径已可以涵盖台湾全岛乃至我东部空域,自然也充分具备跨越“海峡中线”的能力,这也是预期中的事。在此情况下,划设于国际空域的“海峡中线”能否维持,相当程度确实有赖两岸双方的默契才能够维护,特别是对岸方面是否愿意维持某种的克制或节制。

  他表示,根据非正式统计,整个8月期间,解放军共派遣446架次的各型战机跨越“海峡中线”;而侦获具有敌意的战机数量,更累积高达855架次。这不仅对台湾的空防构成相当程度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剧台海紧张情势的升高。

  张百达说,邱国正日前在“立法院”回应“立委”质询,针对如果大陆机舰越界侵入我12海浬的“领海”或“领空”,“国军”将予击毁的说法,一时间固然引发相当的媒体效应,但他并不感到意外,而国军也确实具备行使相关自卫权的能力,相信大陆对此应该也有清楚的认知。如果观察过往至今年8月以来,尽管解放军机舰不时穿越“海峡中线”活动或示威,甚至大陆军舰已在台湾周边重要海域进行常态性部署,但也都避免进入台湾12海浬的范围。邱国正这次只是把台湾防卫底线明确化,这是一种战术清晰,符合军事透明化精神,其用意在于避免对岸出现误判,进而出现跨越红线的危险举动,而不是为了要刺激或挑衅对岸。

  他表示,解放军8月初于台湾周边划设演习区时,有部分区域已切入台湾12海浬范围,这是相当严重的挑衅。所以邱国正日前相关的表态,既及时明确,但也都在合理范围与预期之内。各界应严肃冷静看待,但也毋需过度解读。

  他指出,尽管北京当局从未承认“海峡中线”的存在,近年来也不时派遣战机跨越“中线”。但若观察、比较过去2个月大陆军机在台海空域的活动情况,8月有446架次越过“中线”,9月为192架次;8月共机越过“中线”天数为27天,9月为19天。“不论就飞行架次或跨越“中线”的频率已呈趋缓迹象”,后续发展还需持续的观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