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 这两天,创投圈都在谈论一件事: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了招股文件。
而在5天前,瑞幸咖啡宣布完成由贝莱德(BlackRockInc.)领投的1.5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9亿美元。你可知道,贝莱德正是星巴克的最大主动投资人,共持有星巴克股份8180万股,占比6.58%。
资料显示,去年瑞幸咖啡卖出约9000万杯咖啡,净收入8.4亿元。截至今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门店数为2370间,其中91.3%为快取店,用户数达到1687万。
从开始运营到高估值企业,再到递交IPO申请,瑞幸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打破了中国创业公司的成长节奏,一路也充满了诸多争议。去美国上市,这不是星巴克的“大本营”吗?赔钱赚吆喝,瑞幸咖啡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烧钱,是人们对瑞幸咖啡的第一印象,其烧钱的规模、速度和高调都堪称现象级,但瑞幸咖啡一直强调,亏损是公司的既定策略,且还将继续持续3-5年。瑞幸的创始团队来自神州优车,带有互联网公司的基因。从进入咖啡行业开始,瑞幸就一直保持着“高举高打”的姿态,其开店速度远超传统的咖啡企业,其逻辑很清晰:前期通过烧钱补贴吸引用户,做大规模效应,拖垮竞争对手之后,再进行用户变现。
与还能烧钱多久相比,很多人更关心瑞幸咖啡如何赚钱。要我说啊,去美国上市就要和星巴克“同台竞技”,面对同一资本市场、同一群投资人,星巴克必然是瑞幸咖啡估值的标杆。星巴克最新市值946亿美元,瑞幸咖啡哪怕做到星巴克的十分之一,也值个八、九十亿美元,这恐怕也是贝莱德投资瑞幸咖啡的理由。
假设瑞幸能够证明将来可以建立起一个盈利的模式,那么现在烧再多的钱可能都是值得的。在这个问题上,投资者和怀疑者都有自己的理由。
来源: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