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办法来拉动消费。比如杭州市政府,就通过多轮“消费券”的发放,有效地刺激了地方经济。
拉动消费是套组合拳,在这套组合拳中,笔者以为,“以旧换新”应该成为一个很实用的选项。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推出了很多拉动消费的举措,这其中就包括了“以旧换新”。在政府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的同时,2009年5月份,国家又出台了以旧换新的政策,对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补贴这个政策工具促进消费。这项政策和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一起构成了扩大汽车和家电消费的政策体系,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发挥财政倍数效益,扩大消费需求。
“以旧换新”能成为相当有效的提升消费策略,其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行为经济学。
假如你想卖掉一辆旧车换辆新车,旧车性能和保养都很好,里程数也不多,你心理价位是4万块钱。第一家汽车销售商给出的旧车回收价格是4.5万,但你想要的新车需要花费12.5万。
你想买车总要货比三家吧,于是你跑到第二家汽车经销商这里,他们给出的旧车回收价格是3.5万,但是新车的价格是11.5万元。那么,你更中意买哪一家的车呢?
其实不管你选择哪一家,你所付出的钱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支付8万块钱可以旧换新。然而研究却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更倾向和第一家汽车销售商做生意。这是因为人们如果觉得自己的旧车得到更好的补偿,他们愿意多花钱买一辆新车。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禀赋效应”,该效应由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提出,它是指一旦你拥有了某样东西,就会大大高估它的价值。与你即将拥有的那些东西相比,你更看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关于禀赋效应最全面细致的研究是由三位行为经济学家泰勒、卡尼曼和奈奇在1990年完成的。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克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泰勒等人在康奈尔大学找到了44名学生,他们买了一些印有康奈尔大学标志的马克杯,并把这些杯子分给部分学生。
那些得到马克杯的学生就成了潜在的卖家,而没有获得马克杯的学生则是潜在的买家。泰勒让学生仔细查看自己的马克杯,了解这个杯子,然后让学生模拟拍卖。
这个时候研究者发现拥有杯子的学生极不愿意卖掉这些杯子,而没有这些杯子的学生对它也没兴趣,结果卖出价格比买入价格大致高了一倍,也就是杯子在所有者和非所有者心目中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和标准经济学模型相矛盾的证据——人的偏好确实依赖于权利。
“以旧换新”策略,正是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态,比如汽车销售商注意到,虽然新车购买者很关心新车的折扣是多少,但是对于“汽车销售商愿意以多高的价格收购自己现有的车”更感兴趣。于是他们就会以高价收购旧车为营销策略,让顾客得到心理满足。
如果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家电等“以旧换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还能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家电能效水平,更好地回收废旧物资,发展循环经济。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岑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