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5日电/据人民网报道,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黄润秋表示,这十年,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战略地位显着提升
黄润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走向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也更加成熟。”黄润秋谈到,从战略部署看,我国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纳入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明显减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黄润秋说。
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过去十年,我国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nextpage>
黄润秋举例道,从绿色低碳来看,这十年,我们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1年的56.0%。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十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7.1%,达到2.27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
黄润秋介绍,我国通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幷平稳运行,截至2022年9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5亿吨,累计成交额85.59亿元。
“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黄润秋说。
黄润秋还表示,从生态环境质量来看,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4.8%,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提高了6.3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
黄润秋介绍,我国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nextpage>
“从改革举措来看,这些年我们改革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黄润秋表示,十年间,我国制修订了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越织越密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黄润秋谈到,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从国际影响来看,我们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历史性贡献。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2021年,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我国发布《昆明宣言》,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同时,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黄润秋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