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记者问:如果中国经济总量未来按汇率算也超过美国,有什么样的意涵?黄育川不愿过高看待其重要性。
他称,考察国力,人均水平比总量规模更重要,因为技术创新力主要是由人均水平决定的。美国人均GDP仍然是中国的五、六倍。美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居于创新力的顶端,中国过去这些年取得明显进步,与美国的差距在缩小,但美国作为主导性的创新力量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是无法撼动的。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黄育川表示,中国推进这个进程已经超过十年,因为担心美国将美元当作外交政策的武器,通过禁止别国进入美元体系进行制裁。中国担心如果发生冲突,也会招致这种制裁。因而中国正在推进与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以本币结算。
但是黄育川认为,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全球货币意味着全球都可获得,这需要:第一,在全球广泛赠予,就像美国七十年前的马歇尔计划;第二,长期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已持续50年,美元才会被外国广泛拥有。
黄育川称,中国的“一带一路”是贷款不是赠款;中国依然保持外贸顺差,是别人给中国钱,不是中国给别人钱。而中国目前又不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让货币完全自由兑换。因此中国目前没有实际的方式,提供足够多的人民币,使之成为全球货币。他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看不到美元的替代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