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吴志斌:港府劏房速度 跟不上民众之需
http://www.CRNTT.com   2021-11-22 10:24:51


  中评社香港11月22日电/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政协委员吴志斌发文表示:香港政府若是不改变处事作风中的“劏房”速度、政策推行中的惯性思维,依旧“小心翼翼”、抱残守缺地拘泥在旧时代的旧惯例中,无法以辩证能动的思维和眼光调节自身的步伐,跟上时代的巨变,恐怕,再好的蓝图纲要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画大饼。政府的效率和效能跟不上民众之需、时代之变,恐怕,那最终要变的,不是民心民意,而是官员自己的位子。

  吴志斌在点新闻发表的文章说,2021年7月16日,在全国港澳研究会举办有关“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对香港提出的四大期盼中,特别提及了“告别劏房及笼屋”这个议题,并且明确指出,劏房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大事”,也是被列入了“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件大事。根据运房局下属的劏房租务管制研究工作小组于2021年3月发表的报告,截至2020年,在15年或以上的楼龄住房中,共有2.9万个单位被分割为逾10万劏房,供22.6万人居住。此外,相较2016年中期劏房人口20.9万人共上升逾8%。香港住房难,是一个困扰历届特区政府的大问题,每届政府都“绞尽脑汁”要克服,却都“悻悻而归”,成效甚微。社协副主任施丽珊甚至认为,劏房及“笼屋”的出现,其主要的问题症结是公屋供应不足。而按照当下港府的建屋速度,目测约20年才能安置全港逾10万劏房的住户。

  20年才能安顿完所有的劏房人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之语,恰恰是香港政府“惯性思维”下的行政效率和效能的“讽刺性”体现。到底是香港没有能力还是没有钱?是政策不到位还是政府不敢放开手脚去做?为什么为22.6万人建房的事要到2049年才能做完?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政府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施政能力和行动力?

  2018年6月,特首林郑月娥大刀阔斧地公布了六项房屋新政策,其中一项为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收取“空置税”。2019年9月,为落实该政策实施,《2019年差饷(修订)条例草案》刊宪,以向已落成楼宇但仍未售出的单位征收应课差饷租值的“额外差饷”。一顿操作猛如虎,最终结局皆成空。在该法案首读及开始二读辩论后,直接被推迟到2020年才成立了专门的法案委员会,同年11月,更是宣告彻底撤回法案,“一手楼空置税”以流产告终。在2021年7月立法会行政长官答问会上,针对住房问题,林郑月娥虽承认“不会因经济短期波动或物业价格升跌而动摇政策的勇气”,但在其欲提交于下届立法会的立法建议中,仍未见到“空置税”的相关法案,这更是让民间舆论猜测,港府是否打算彻底放弃调整和介入一手楼市场。面对工联会议员麦美娟的质疑,林郑月娥曾以“勇气和鲁莽,是一个铜钱的两面”来回应取消“空置税”的原因。很显然,特首是意识到“空置税”的“鲁莽”推行,必然是对香港各大财阀和房地产大亨的“利益伤害”,但即便如此,难道港府和特首就没有勇气来克服草拟征税的法律难题,使得普通市民不至陷入地产商“待价而沽”的困境?所以,这并非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心态和责任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而是敢不敢。

  笔者在此所借“建公屋安置劏房住户”一事作论,并非仅是“就事论事”,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意,即香港的管治阶层需要什么样的施政风格和实践模式,来探索和建设香港发展的自身道路?要在中短期内完成土地房屋的供应,不仅是要在现实层面上,增加土地储备(例如填海造地)和进一步完善公屋政策和轮候条件,更重要的是,港府必须在态度和意识层面注意到,特殊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在行政手续和申请程序上,要敢于做到“化繁就简”,敢于打破陈规旧习,要以市民的福祉作为行动的尺度和风向标,更要把民心民意作为提高自身施政效率的试金石和磨刀石。

  11月19日,香港安徽联谊总会主办了第一场立法会议员候选人政见交流会,笔者作为特区选委会委员之一,有机会同各位选委、选民与9位立法会议员候选人近距离、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听取各位候选人的未来政纲、从政理念及施政愿景。大家就社会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青年等议题展开深入热烈的互动交流。这场交流会无疑是着眼基层,树立“以市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包括笔者在内的香港市民都真心希望各位候选人,在日后服务香港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用心听”市民之所需的心,也要有一股敢为市民办好事、办难事、办成事的勇气和能力。“有作为”不是白纸黑字的政纲条目讲得有多好听,而是以行动来交民心之答卷,把民之所需变成民之所得。

  夏宝龙曾说,“希望特区政府每年做几件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事,才能让市民感到幸福。”香港政府若是不改变处事作风中的“劏房”速度、政策推行中的惯性思维,依旧“小心翼翼”、抱残守缺地拘泥在旧时代的旧惯例中,无法以辩证能动的思维和眼光调节自身的步伐,跟上时代的巨变,恐怕,再好的蓝图纲要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画大饼。政府的效率和效能跟不上民众之需、时代之变,恐怕,那最终要变的,不是民心民意,而是官员自己的位子。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