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廷素有民进党“智多星”之称,谢系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方面也被视为务实交流派。去年10月的访陆之行,谢长廷就曾公开表示,两岸经济交流已达成阶段性目标,若要再提升,光求同存异已不够,要面对、处理、超越差异。谢长廷不但提出两岸超越差异说以及两岸化解差异的三点看法,而且在与大陆涉台官员会见时提出“宪法共识”及“宪法各表”,这些论点及表述与民进党“台独”论述以及长期以来“逢中必反”的两岸思维相区隔,具有积极意义,也得到了大陆方面的正面回应。
在本届研讨会前,谢长廷于3月19日表示,研究两岸问题应该要直接与对岸交流,要听取更多学者的看法,显示出积极的交流态度。会上,谢系学者在有大陆新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及国台办各局官员出席,以及两岸红蓝绿百余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与会的重要场合公开阐述“宪法各表”,展示出谢长廷及其系统积极、开放的两岸思维,进一步与苏贞昌系和蔡英文系一向保守、“反中”的两岸思维相区隔。此举不仅提高了“宪法各表”理论在两岸的知名度,也提高了谢长廷本人及其派系在两岸的知名度,进而可以在两岸累积更多的政治资本。
其三,谢系积极登陆展示两岸政策思维,发表两岸政策意见,可以进一步提高谢系在两岸间的政治影响力,为未来选举铺路。
在去年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上,民进党派出代表苏贞昌系的台湾警察大学公共安全系副教授董立文,以及代表蔡英文系的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时任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与会引发两岸高度关注,在当时一度被外界认为是民进党两岸政策的“破冰之旅”。然而去年5月苏贞昌当选民进党主席后,在两岸政策上不断限缩,对于民进党多名党员以个人身份登陆交流也紧踩刹车。特别是面对谢长廷的访陆之行,苏贞昌明显采取冷处理,就连后来成立的“中国事务委员会”也排挤谢长廷担任“主委”,而多年以来的“苏谢情仇”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不断发酵。苏贞昌与谢长廷的权力之争不断台面化,而党内另一位重量级人物蔡英文也在补强不足,深耕基层,为未来选举积聚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