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龙溪古镇(中评社 马一鸣摄) |
中评社成都9月14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9月13日上午,两岸媒体人来到黄龙溪古镇,参观这里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感受其深厚的民俗文化。
据瞭解,17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已经在黄龙溪镇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黄龙溪镇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末代蜀王在此作最后的决战。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屯兵于此,以备南征。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渐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最早记录这一建置的古籍是《宋会要辑稿》。唐宋时期,黄龙溪镇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
古龙寺位于黄龙溪古镇正街南首,坐西向东,是黄龙溪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寺内大殿供奉黄龙祖师,殿前一侧立千佛铁塔。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而成为各寺之首。古龙寺内有一三县衙门,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民国时期改为三县衙门。是历史上华阳、彭山、仁寿三县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匪患困扰的地方,是现存的中国唯一的三县衙门。
史载东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黄龙现武阳赤水九日”,黄龙溪由此得名,诸葛亮等800大臣以此为征兆拥戴刘备称帝。因此,黄龙溪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的风水宝地。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见繁荣,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水上交通也更加繁忙,成为流传至合的千年水码头。
《川江号子》是黄龙溪最具代表性的船工号子。是黄龙溪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成都及川西历代船工劳动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汁水凝铸而成、是记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之歌,更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灵魂战歌。
早知黄龙溪,何必下江南,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古老的传奇。
此次四川行活动中,来自两岸的媒体人将去往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乡城县、得荣县以及成都市进行参访采风,从川西地区走到“天府之地”,用脚步丈量甘孜高原,眼观自然风光,用镜头记录四川的风土人情,瞭解该地区的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经贸交流现状,参访大国工程基地,感受其历史文化、民族团结和科技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