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亚中:两岸需建构共同体来解决认同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0:55:33


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中评社 王永雪摄)
 
  “北京认为经济决定一切,忽视情绪与情感问题。大陆周边这么多问题,不能让台湾出乱子。从 ‘经济决定一切’ 视角出发的北京认为,台湾经济越来越依赖大陆,时间就站在北京这边。但与此同时,台湾有些人也认为自己有时间优势,因为认同已经越来越远,台湾在认同上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快成功了,只要两岸的认同彻底断裂,北京要统一台湾的代价就愈高,也愈困难,”张亚中说。 
 
  张亚中认为,从1994年起,台湾开始进行一场民主内战,这场内战的主题是认同。经过20年,这场民主内战的胜负看起来已经确定,基本上国民党已经输了。包括马英九在内,很多人已经不愿意讲自己是中国人,不愿意讲统一。这场内战的结局是,民进党的让步是放下追求台独的企图,而向中华民国靠拢;国民党的让步是切割与中国大陆的认同关系。它们的共同认识,就是两岸关系已经是个“异己关系”,差别仅在于两党对于“异己”的定义有不同解读而已。 
 
  张亚中对此表示,两岸可以先不谈政治定位,但北京必须创造与推动有生命力的统合机制,在政治方面创造例如海洋共同体的框架把两岸共同框住,形成共同的第三主体,通过共同努力变成一家人的概念。政治性的共同体一开始会比较难,两岸可以从一些低政治性、和平性、民间性的共同体着手。 
 
  张亚中强调, “平等不对称”的关系应该是两岸共同体的运作原则,需要互相尊重,两岸之间的事务需要平等,对外的权力可以不对称,且不对称的概念是流动性的。基于“没有参与就没有认同”的基本认识,两岸要努力创造小的第三主体,共同的机构、共同参与,大家都有发言权,这样才能有认同感。 
 
  张亚中指出,创造结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岸共同创造结构,第二种是北京自己有气魄创造“一个中国”格局。交流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一来今天的确太多人利用两岸交流的正面与负面效应来追寻私人经济及政治利益,制造事端,二来由于台湾目前当政者缺乏分配财富的能力,贫富不均的结果,也引发诸多民怨,而这便成为台湾许多政治人物不断煽动的把柄,把交流往负面意义上去推。 

  张亚中指出,北京如果要影响两岸关系,创造统合结构是一条必须要走的道路,用结构本身的生命力化解两岸逐渐扩大的认同分歧。未来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时,可以考虑在台北、台中、高雄都设。北京也要有准备,透过办事处,在台接受台湾民众的直接检验,不要让民进党明着反国民党、反服贸,实际上进行反中的政治认同切割工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