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认为,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正是两岸藉由合作形塑安全环境的重要里程碑。事实证明,两岸在这一领域加强互信,深化合作,不仅完全符合两岸共同利益,而且有益于减缓彼此间在传统安全方面存在的“困境”。
在两岸签订ECFA之后,2011年1月即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应比照该委员会成立“两岸海洋合委员会”。因为台湾的安全维护,不是只有核能安全,其他更多的国土与海洋安全事项,急需正视。如同先前核能安全资讯上进行交流或建立海洋安全“热线”,以便尽速交换资讯,平时在安全技术上互相交流、研讨,截长补短、互相帮助,在资讯上达到透明化;此外,若有改善的措施或方法,可以立即贡献给两岸,甚至是全世界。接着,借由上述安全互信的累积,方能有厚实的基础,去建构两岸的“军事互信机制”与“和平协议”。
两岸之间,早已不是冷战时期相互毁灭的针锋相对,而是建立互信、共同发展的最佳阶段。两岸的经济合作与人员交流都达到历史的新高峰,毋庸质疑,过去6年两岸协商的成果,超过之前20年的总和,创造了两岸关系60年来最稳定的时刻。两岸应当理解:以冷战的对立思维解读两岸关系,无助于两岸互信的建构,只会将两岸关陷于“困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以互信2.0的、包容开放的互信堆迭,透过合作创造安全方能行稳以致远。
(后方支援记者:黄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