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记者随李克强总理全程跟访峰会,并就中日韩三边关系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韩国国民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韩国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青瓦台安保政策室咨询委员李元德。(中评社 林艶摄) |
记者:“李安会”对中日关系有怎样的意义?
李元德:习近平主席与安倍已经进行了两次会谈,此次李克强总理与安倍的会谈可以称得上是中日之间的第三次首脑会谈。此次中日两国首脑在韩国举行会谈是很有意义的。从会谈内容来看,李总理强调要正视历史问题,而安倍首相强调未来合作,这体现了两国的立场差异。但是,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达成协议,要从危机管理角度来解决海洋问题,并且还讨论了共同开发海洋资源的问题,由此看出,中日首脑会谈还是取得了一定进展。虽然存在各种矛盾,但是中日两国还是认同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合作的基础,这大大提高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可能性。
记者:这次的首脑峰会上,安倍在历史问题一直回避的态度,您怎么看这些情况?
李元德:韩日关系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安倍首相对于历史问题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政治不能利用历史问题’,但是在此次会议上,安倍的立场有所改进。他此次采用的战略是,主要谈论未来问题,尽可能回避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仅凭一次首脑会谈很难取得大的进展。并且,安倍还是一个拥有历史修正主义甚至是历史倒退历史观的人,他对历史问题有自己坚定的立场, 所以,在此次首脑会谈上,他的言行不能与过去有所不同,例如,他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道歉、反省的历史认识。其实对历史问题方面原来就难于希望的。安倍认为,在此次首脑会谈上,更重要的是找到三国可以合作的可能性。虽然历史问题是引发摩擦的问题,领土问题是相互都不会做出让步的问题,但是,两国领导人还是通过首脑会谈在经济领域或安保领域找到了可以合作的空间,这点是很有意义的。
记者:李克强总理有特别的提到说“合作的前提是要处理敏感的问题”,如果安倍不改变历史问题的态度,那未来的中日关系会怎么走?
李
李元德: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不悲观。中日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刚才也提到过,历史意识问题不是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将领土问题看作是自己的核心利益问题,日本也不会轻易做出妥协或让步,对于领土和历史问题,中日两国都不会做出让步。尽管如此,在经济领域,中日之间仍然需要展开合作。中国最近的经济增长率在不断下降,股价大跌,存在很多困难因素。另外还要推进“一带一路”政策、进行西部开发……在经济方面要做的工作数不胜数。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与日本展开经济合作。日本也无法放弃中国市场,要从经济上对中国投资,要与中国这一巨大市场进行贸易往来,所以,尽管两国之间存在历史及安全问题,但是仍需要加强合作。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日本政府的立场没有太大差异。因此,中日两国才会在进行矛盾管理的同时努力增进友好合作。当然两国所有的利害关系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至少,排除历史、领土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向心力,即合作的必要性是在不断扩大的,所以从长期来看,中日关系是在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