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邵宗海:《中国评论》的四根支柱与创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8-12-09 00:13:39


 
  但是对于《中国评论》过去这廿年来的奋斗与创建,它的成果到底如何?我也是在摸索中才能得知一二;而且它真的发展得很快,从传统的杂志,到网路的创设,已经形或具有相当规模竞争力的媒体。如从“维基百科”的资科上来瞭解,好像《中国评论》的相关事业群,它只区分三块区域: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月刊与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另一个“百度百科”的资讯则是说:中国评论总部分别设立在香港、北京、广州,并设立美国分社。中国评论由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命名。中国评论旗下拥有: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新闻网、中国评论月刊、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这两个百科全书好像也说得没有错,因为中国评论通讯社与中国评论新闻网本就是一体之两面。2005年6月3日通过中国评论通讯社(简称中评社)主办的中国评论新闻网(简称中评网),在正式对外发稿后,就每天24小时滚动播发新闻及评论信息。

  二、第一根支柱的《中国评论》月刊

  目前中评企业的确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属于第一根支柱的《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1月在香港创刊。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当年相当支持《中国评论》月刊,曾希望中评月刊能成为两岸三地思想沟通的平台。而且迄今为止,它也是“经两岸政府批准,唯一在两岸及港澳公开发行的中文时政评论杂志,是两岸有关政府部门、重要智库及高等院校人员必读的杂志”。

  笔者早年撰写有关“两岸关系”的文章,必然会投到《中国评论》月刊,感觉在月刊上发表的文章,大多会得到对岸的学者回响。后来,月刊得以在台湾发行,文章也能在岛内引发讨论。一时间,《中国评论》月刊好像变成是两岸研究彼此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论坛园地,对两岸学界之间曾经存有一些隔阂或误解,因相互文章的比较及阅读,的确产生了一种厘清作用。

  三、第二根支柱的中评社

  属于第二根支柱的中国评论通讯社,是一家数字化网路通讯社,是在香港注册成立、于2005年6月3日正式对外发稿,实行新闻资讯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发。2007年11月,台湾中评社在台北成立,网罗了许多来自台湾媒体的高手。中评社也因此成为第一个两岸“共同媒体”,目前在香港、台湾、北京、美国等地已建立起完整的新闻采编网络,中评社也自豪地认为“发稿数量仅次于新华社及中央社”。至少在两岸四地及东亚的华人社会里,中评社在两岸关系、中美关系、国际问题、港澳问题、东亚及东南亚问题方面,发挥独特的话语权作用。近几年又大幅增加了大陆中央新闻的采访,几乎在国台办、外交部、国防部、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外事及涉台活动里,都有中评社记者的身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