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的单位今后可以按照管理权限自主评审,用人主体话语权更大。而对一些专业技术性强的行业,今后将进一步推行社会化评价。
作为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推进职称改革的试点地区,宁波北仑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塑机行业探索出一条“请行业定职称,让企业拿标准,靠业绩来说话”评审机制,为企业选拔出了一大批合“胃口”的人才。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来评工程师职称,标准是政府主导定的,人是企业用的,由于企业和市场变化迅速,原有评审模式跟不上实际用人需求,导致评价与使用有时出现脱节,评出来的人企业用不上,企业想用的人评不上。此次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
完善评审标准
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
53岁的陈青松是义乌一所乡镇卫生院的主治医生,医龄超过30年,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可手里只有一张中医大专文凭,副高职称曾一度让他可望而不可及。“评副高,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还要考英语和计算机,我都这把年纪了,计算机还能学一些,可英语真不行,况且平时工作几乎用不到英语。”他说。
陈青松的烦恼折射出过去的职称评审标准不够科学,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对不同系列、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大致一样的评价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
《通知》明确,今后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突出业绩和能力导向,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荣誉奖项等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科学设置,探索建立指标更多元、考核更刚性的量化评价体系。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就已不再组织统一的职称外语考试,各地也纷纷出台职称改革新政。例如,衢州不再将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中级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把专利、标准、新产品开发、技改成果等纳入到工业企业专技人员的评价指标。根据《通知》要求,今年浙江省将在塑料机械、海港工程、蓄电池工程、爆破专业实施新的量化标准和评审方式,在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下,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承接评审组织工作,实现业内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