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近日,央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从11%降至8%。据统计,全国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国际金融报发表财经评论人莫开伟文章分析,从此次央行降准的政策指向上看,主要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推进定向调节。且最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有所区别”、避免“一刀切”的层次分明的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体系,极大增强中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弹性,促使中国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形成更加清晰、简明的“三档两优”基本框架,既可兼顾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小微企业,有利于优化结构,也可更加简化政策体系,对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更明确,操作性更强。而且,也可推动银行机构实现信贷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相一致,解决中小银行机构吸收资金困难加大,而信贷资金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小银行机构成长的货币政策环境。
同时,此次央行降准有利于壮大涉农中小银行机构资金实力,破解中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难题,更加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信贷投放需要量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处于相对困难状态,央行此次降准无异于“雪中送炭”,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紧张问题。而且,目前现实情况是,大型银行机构往往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入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都是靠中小银行机构信贷支持,尤其是涉农中小银行机构更是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
据央行数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落实,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已有明显改善:截至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85%,较各项贷款整体增速高12.4%,有贷款余额户数290.13万户,比年初增加45.22万户,阶段性完成了“两增”目标。然而,如果再要继续扩大对中小微实体经济及“三农”贷款规模,不少县域中小银行机构存在较大困难,因为在吸收存款上,中小银行机构处于劣势,如果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势必会影响信贷投放的持续增长。尤其,涉农贷款上半年是投放旺季,此时降准更有利于涉农中小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的扩张,对今年“三农”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文章指出,此次央行降准不仅有利于央行建立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更能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矛盾,使中小银行机构实施普惠金融有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2019年,中国货币政策要保持较为科学合理的结构性,既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过于紧缩。主要特点是要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加大对迫切需要流动性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民营小微经济的支持。这次通过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再次反映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用意。中小型银行是民营小微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对其降准可以更加有效实现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目标。而且,此次定向降准等于给了市场一个信号,优惠准备金率的框架已经上路,未来还会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