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老屋掩映在绿树中。新华社 |
杂货、小吃、弹棉、蓑衣、杆秤、裁缝、画像、刻章、打铁……从朝天门走到松阴溪边,长达两公里的松阳老街上“百工”竞放,仿佛时光倒转。
像朱葛明一样的乡村手艺人,长年累月在老街谋生,平静的岁月一晃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与共和国同龄的王显运,年轻时在县医院参加过临床医学培训,后来当过“赤脚医生”,走村串户给村民看病。上世纪90年代初,王显运在老街开了间草药铺,20多年来搬了十几处,但从未离开老街。
草药铺的门边、地上、货架、天花板上都是草药。端午节临近,王显运这几天忙着帮顾客调配“端午茶”。
这是一种流行于松阳民间的传统保健茶饮。根据个人口味、脾性、体质等不同,精心配制石菖蒲、山苍柴、鱼腥草、樟树叶、桂皮、艾叶等草药。
2012年,在多方讨论和规划的基础上,松阳结合“名城名镇”创建,启动实施“明清街”整治一期工程。
在没有搬迁、没有停业、没有拆除的情况下,完成了老街的电力线和通信管线下地、污水管道埋设、消防改造提升和路面重铺青石板等硬件设施改造。
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松阳尤其重视对松阳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保护”。
深入松阳老街,呈现在面前的不是一条外旧内新、有物无人的“仿古街”,而是一幅货真价实、活态尽显的传统生活场景。
老街在岁月中铺展延续,“百工”手艺也得以传承发扬。
旧日斑驳的门板、旧时坚固的木头桌凳,笃悠悠敞开门店迎客,家常的炉火上手工烘制的月饼热气腾腾、满街飘香,“煨盐鸡”、 “沙擂”等松阳特色食物,都是“小时候的味道”……
松阳人付出巨大心力,对老街实施“修补性抢救”,不求虚假繁荣的“里子工程”,造就了一条活着的“岁月长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