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管理,便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和药品的区分,今年将研究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保健产品标签显着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1月24日澎湃新闻)
对于整个保健品行业来说,2018年,2019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即便庞大的权健帝国已经崩塌,但是随着更多保健品企业大量问题、绯闻的曝光,整个行业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当中。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权健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在权健事件爆发之前,社会各界对于保健品的质疑和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歇,而是在不断的积累,逐渐达到一个临界点,否则丁香园一篇文章,如何能够让一个保健品帝国轰然倒塌?
多年来公众对于保健品企业和行业的不满,主要就集中夸大、虚假宣传,把食品当药品来卖;同时通过不择手段的营销套路来忽悠老年人群体购买和消费保健品。而老年人之所以相信保健品商家的忽悠,甘愿往陷阱里面跳,除了推销人员的话术和手段高明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心里相信了商家的宣传,认为保健品真的可以“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同时还能保健康、助长寿。
凡是宣称自己可以治病、防病的保健品,都涉嫌夸大、虚假宣传,这绝对不是武断,而是一种事实,问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知道并且接受这样的事实。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的表态,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探索。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为了便于消费者能够区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和药品,今年将研究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保健产品标签显着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
这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因为这些警示语所警示的内容都是常识,而借助这些警示语,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关于保健品的这些常识广而告之,起到一种普及常识的作用。常识很重要,因为对常识的了解、把握与认同,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谎言和忽悠,抵达事物的真相。对于保健品来说,消费者就可以凭借“保健食品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保健食品不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等等常识,来对抗保健品商家的夸大、虚假宣传,进而避免上当受骗。
正如印在香烟盒上的警示语,虽然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戒烟,但可以减少烟草的摄入和危害一样,印在保健品包装上的警示语,同样不会让很多老人就此彻底放弃对保健品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我们还是要通过严格的市场监管、制度约束来规范保健品的生产和营销行为,但是保健品包装上有这样的警示语,就比没有要强,相比于以前,这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
来源:东方网 作者: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