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在阿富汗的加兹尼省,被释放的南韩人质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离开。 |
中评社香港8月30日电/随着人质陆续被释放,持续40多天的韩国人质危机正在按照塔利班与韩国政府达成的协议逐步得到消解。尽管未能做到“完璧归赵”——有两名韩国人质不幸遇害,但是没有动武、大部分人质获释,这样的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透视这一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韩国、美国、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四方博弈的痕迹,尤其是在韩国、美国和塔利班三方之间。
韩国为何选择面谈
《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说,在将近一个半月的人质危机中,有过多次反覆与变化。塔利班最初提出的放人条件是韩国政府撤出驻扎在阿富汗的200名军人,当时韩国方面表示,将按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撤出。后来,塔利班又改换条件,要求释放被阿富汗政府关押的塔利班武装人员。可以说这次改变是人质危机的转捩点,因为塔利班要求释放的几名囚犯几乎全部在驻阿美军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危机的解决就不是韩国政府和塔利班双方的事。涉及面的扩大,导致了不确定性的增加,也使危机具备了升级的可能性。果不其然,其后塔利班若干次的最后通牒,交织着美方的袖手旁观、韩方的积极奔走和阿富汗政府的有心无力,最终以两名人质的遇害达到危机升级的临界点。在这个时候,来自国内越来越大的压力终于让韩国政府选择了与塔利班直接面对面的谈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这是人质危机最终得到化解的最关键因素。
美国为何“不作为”
李伟指出,由于美国民众在反恐问题上持有较为强硬的态度,加之考虑到大选因素,布希政府一定不会在这件事上表现出软弱。况且,这次不是美国人被绑架,布希政府所承受的压力有限,因此更没有必要通过释囚来助长塔利班的气焰。不过,韩国毕竟是盟友,而且美国政府也知道一味强硬对解决人质问题于事无补,于是它选择了一种聪明的做法,即抽身事外,让韩国政府与阿富汗当局去解决这个难题。至于韩国政府最终与塔利班的面谈,相信韩方在美方和阿富汗政府那边都做了工作,在不影响美国反恐立场的情况下,布希政府也就默许了。
不过,对于韩国来说,美国在这次人质危机中的“不作为”的确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美韩同盟会不会因此出现裂痕、甚至破裂?对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认为,虽然人质事件会使韩美关系有一些“隔阂”,但韩美同盟并不会因此有所动摇。只要韩美同盟的基础,也就是韩美假定的“共同的敌人”依然存在,韩国就仍然离不开美国这个“老大哥”。
塔利班为何会放人
对于塔利班而言,最终的结果并不算太坏。根据协议,韩国保证年底前从阿富汗撤军、近期撤走援助机构、不再向阿富汗派遣传教人员,这些条件不是韩国政府事先就已经承诺过的,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在目前这种局势下,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韩国人敢于“深入虎穴”)。令人关注的倒是塔利班在最后一轮谈判中罕见地放弃了此前关于人质换囚犯的前提条件。对此,李伟表示,之前塔利班提出这个条件就有“提高筹码”的用意,如果最终能实现换人,当然最理想了,如果不能,那么放弃也是一种姿态,形象上会有所加分。
沈丁立认为,现在塔利班所面临的可以说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其在国内的政权早已不复存在,而且今年以来北约部队也加大了打击力度。在国际上,塔利班一直遭到美国“窝藏‘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指责。虽然塔利班坚持强调自己不是恐怖组织,但在美国眼里,“窝藏、协助”恐怖分子,也就是自动地站到了恐怖分子的队伍里。而在这次人质事件中,塔利班不仅绑架了23名无辜人质,还残忍地杀害了两名人质,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塔利班有多年的执政经验,它很清楚一个政权的强大需要文武兼修,即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也需要一个“仁义之师”的外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援,才能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走得更远,步伐更稳健。
在清楚地知道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恐怕无法实现后,对塔利班来说,再继续扣留人质或杀害人质已毫无意义,相反会引发国际社会更大的压力,进一步恶化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使原来“同情”它的国家产生反感情绪,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各派力量之间的分歧。与其如此,不如与韩国政府达成妥协。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且,可以与外国政府举行成功谈判,从而打破美国确立的不与塔利班直接接触的“原则”,这一点本身也显示了塔利班的“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