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国时报:先为在野党 而后可为执政党
http://www.CRNTT.com   2005-08-21 09:16:40


  中评社香港8月21日电╱已经在野五年多的中国国民党,透过这两天召开的十七全会,不只完成了由连战将棒子交给马英九的世代交替,以及经由党主席由全体党员直选和中常委由全体党代表直选,而进一步落实党内民主机制。《中国时报》今天的社评「先为在野党 而后可为执政党」指出,重新整装后的国民党,除了有待清理党产等历史包袱,和尝试进一步完成泛蓝阵营的整合之外,剩下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是希望在二○○八年的总统大选时,能够实现二次政党轮替,重返执政地位。 
    
  国民党和泛蓝支持者有这样的主观期望,并不足为奇。社评认为,从民主政治的常态来看,透过定期选举出现不同政党的轮替执政,这一点连目前在位执政的民进党和泛绿支持者,也有这样的认知和心理准备。只不过,即使是国民党完成世代交替和泛蓝整合,并不意味着在二○○八年必然会出现二次政党轮替。相对的,泛绿支持者即使理解再次政党轮替终不可免,但也绝非意味着想在二○○八年就此交出政权。综言之,政党轮替虽属民主政治常态,但时间的久暂并无定数,此际国民党的完成重建,顶多只是具备了迈向执政之路的必要条件。接下来才是考验国民党或泛蓝阵营,迈向重新执政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充分具足。 

    中国时报认为泛蓝阵营要想在二○○八年重新执政,他们的课题当然不只是完成内部整合,以及推出怎样的竞选搭档而已。事实上,二○○八年的大选,序曲早已奏起,今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和明年底的直辖市长选举也只是前哨战,蓝绿两大阵营谁能在二○○八年胜出,比的其实是两大阵营在过去四年或八年来的总体表现,以及对未来又能提出怎样的愿景蓝图。 
    
  先就政党的总体表现来看,执政者固然因为掌握了庞大的公部门资源和拥有公权力与决策权,因而看似占尽优势,但政绩的良窳无疑是必须面对的检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当今的执政团队在这方面不只未能占到便宜,甚至成为沉重的包袱和莫大的心理压力。 
    
  也正因为今天的执政团队这几年来的政绩表现,各项数据在在显示所获评价不高,相对的也就等于提供在野党良好的机会,既可以集中火力批评执政团队的不足,也容易推销自己的理念愿景。 
    
  《中国时报》续称,在野阵营光只会批评执政者,持续搞零和对抗和非理性的制衡,同样在全民面前也会失分。而很不幸的,过去五年来,执政者的表现固然乏善可陈,在野者的表现同样令人不敢恭维。而今,国民党换了当家者,其实有很好的机会,可以扬弃过去只会消极杯葛的错误路线,先从扮演好在野党的角色做起。在民主国家,全民和国家的总体利益,本来就应该优先于政党和个人的利害,国民党在野了五年多,却一直学不会当一个负责的在野党。

  社论说,以马英九崇法务实的人格特质和从政风格,理应就事关台湾发展和全民利益的重大公共议题,大自国家定位、两岸关系,以至国防安全、宪政运作、经济发展、税务改革、社会治安、环境永续、人才培育、族群融合等提出具体明确可资验证的政纲主张,如与执政者所见相同自然不必为反对而反对,如果与执政者的主张有出入,或具体政策有不同时,更是应该就事论事,负责的提供国人另类选择。即或最后不为执政者所采纳,但是非自有公论,失分的反将是执政者。 
    
  今后两年,新的国民党在马英九领军下,如果能对公共议题、法案审查改采务实理性路线,自然不难厚积二○○八年的选举资本。另在未来愿景主张方面,客观来看过去这段时间乃是民进党的强项,针对未来往往可以描绘令人神往的愿景,其论述更是足以打动人心。但是经过这五年来的实证检验,执政团队当初所提的许多愿景口号,不是难以实现就是自我否定,因此泛蓝阵营在重整旗鼓之后,固然不要忽视愿景论述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不要重蹈浮夸不实的覆辙,以免滋生反效果。 
    
  最后,社论总结,马英九日前在从连战手中接过象征意义的党旗时,表示心情空前沉重。古人说,成大事者,必也临事而惧,好谋以成。在野了这么多年,国民党尽管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但目前确是改革包袱沉重,诸事乏善可陈,因此马英九心情沉重,甚至临事而惧,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只是为了个人的政治前途,也不只是为了国民党的未来,更是为了国家前途和民主政治的深化落实,马英九的唯一选择就是要好谋以成。能够在立法院扮演好负责任的在野党角色,对重振政党形象、赢得年底县市长选举就会有加分效应。先自我证明能够成为一个负责的在野党,自然也就铺平重新成为执政党的路途。马英九和国民党未来的路,其实并不难走。    


    相关专题: 中评外交新闻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