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1月17日电/美国世界日报16日社论说,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访北京前夕,两岸互动忽呈多空纠缠的局面,这或许是短期效应的显现,但也不无可能是未来两岸互动将时见拉扯的先声。换言之,两岸和平发展之路,既可以乐观终有水到渠成的一天,但正因为两岸未来可能遭遇的变数随时可能涌现,有必要严肃面对两岸打交道还存在的障碍。不论北京还是台北都要看到两岸互动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如何建立政治互信,更是刻不容缓。
社论说,多空纠缠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在奥巴马的东京演说,在肯定中国和平崛起的同时只字未及台湾。这既可以解释为美国已经默认两岸问题已非美国可以置喙,但就台湾军购仍然倚重美国之时,对台湾当局自是沈重负担。虽然中美之间的矛盾甚多,但台湾议题并非当前美方在意的焦点。这不能不逼令台湾局当局重新思考,奥巴马“放空”台湾的各种可能因应之道;若奥巴马仅是基于礼数,把台湾问题放在欧胡高峰会上处理,但这也让台湾方面感受到是否华府已接受以北京为主的两岸命题,以致影响马政权和台湾内部的稳定,对两岸政治谈判反而有所顾忌。虽然中美之间的矛盾甚多,但台湾议题已非争执焦点,也是台湾的焦虑。
从东京到新加坡,两岸胡连会则为政治难题有所交锋,胡锦涛强调,两岸今后要能共同破解政治难题创造积极条件。连战的因应有两项重点,一是不要为破解政治难题而掉入陷阱;二是两岸当局政治问题的讨论,时机尚未成熟。强调两岸在互动过程中要累积足够的信心、善意、诚信,避免不同意见的发生。连战这些话当然是代表马英九传话,即此时此刻两岸还谈不上政治对话,为免掉入陷阱也急不得。
在台北,同时可以看到两岸智库型学者就两岸政治对话和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交流意见,焦点集中在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和军事互信机制的成熟度、九二共识的一中各表台湾有无国际空间。两岸学者显然仍存在极大的认知落差,且不时擦出针锋相对的火花。大陆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代表“两岸一甲子”研讨会政治组做出的总结报告说:双方对签署和平协议的时机、方式,以及协议之内容性质仍有歧见,即可见一斑。
社论说,然而就两岸智库学者集聚台北交流不同意见的机遇而言,已可视为一个重大突破,有利于两岸当局藉此取得政策面的参考讯息,提高决策互动的透明度。再就对岸与会者的位阶论,不论中共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或前解放军中将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李际均都是参与决策的一线学者,也可看出对岸对此一交流的重视程度。而且可以确认的是,两岸智库学者已可同席讨论敏感话题,就两岸正式建立二轨对话打下基础。甚至不必讳言,就是因为台湾当局已预期会有多空纠缠,为化解岛内朝野的焦虑,所以愿意主动安排“两岸一甲子”的研讨会,广邀大陆重量级的智库学者,无非希望在奥巴马访中之前,能即时谘询、交换相关讯息。
严格说来,两岸对话空间已因两岸两会的恢复交流已大有进展,再加上MOU和ECFA的往复谈判,第四次江陈会也即将在台中举行,官员直接接触更属司空见惯;但如何让两岸当局能正式走向政治谈判桌,才是正题,也是难题所在。多空纠缠的症结也出在这里。一中框架看似简单,但台湾当局最在意的国际空间和安全问题,这些都会在国际组织的年度大会上定时打摆子,再加上“中华民国”的法统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现实,两岸之间任何风吹草动在岛内都会出现风暴。
社论说,北京之于台湾早已放弃零和策略,转向尊重两岸多元结构,并发展出和台湾各界打交道思维。但在实际操作上,如何让台湾当局对统一命题有安全感、对人民有实质利益,降低不必要的多空纠缠,引发台湾方面不必要的焦虑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