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台北11月19日电/民进党前“立法委员”林浊水今天在台湾苹果日报发表文章说,“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高规格二轨会议中,蓝学者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令大陆方面大喊意外,说一中不是你们过去强调的吗?二轨交锋中其实还有两个更值得注意的意外。
文章说,一是曾任中国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的李际均说台湾要大陆撤飞弹是个“伪命题”,因为“机动化飞弹,即使撤了,还是能再运回来”,先大大地把扁、马强调了多年的主张嘲笑了一阵,然后,又说那东西(弹道飞弹)本来没有那么厉害。其次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说:当前“两岸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文章说,这两句话都和台湾社会的主流印象,尤其是台湾朝野领袖的说法:导弹厉害,两岸随时有战争危机大大不同,很令人意外;但两人讲的都是不小心说出的内行话。
文章说,两岸无战事早已快一甲子了,1991年台湾废除动员戡乱条款不再敌对中国大陆后只要北京也宣布不以武力解决争端两岸就可轻松地享受和平,更没什么敌对状态要停止的问题了。
文章称,两岸既无烽火可能,大陆部署在实际战争中效力有限的导弹,目的便在于虚拟出内战状态以便“以战逼和,以和促统”,换取实质的“台湾主权”。通常战争结束后若要维持对等地位则签和平条约,若内战分出高下,一方为“中央政府”,一方服从统治并获得参与政府权利而复归统一则签订和平协议,二轨会议中,大陆方面把这一个精神拿捏得很精准,也表达得很清楚。
文章又称,马团队对大陆和平协议的目标搞清楚后只好打退堂鼓,以拖待变,“国防部”更在最近出版的“国防报告”中强调“中共……藉签和平协议包裹其政治目的,使台方难有抵抗能力,进而达到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企图”;这次出席二轨的行家,将军“立委”帅化民则强调“两岸不能过分依赖一纸和平协议或机制,以为就能突破困境……”。
文章说,马打退堂鼓,大陆方面则反将一军,指出和平协议是《连胡公报》中两党共同的承诺,马选主席前后又被列入党纲;大陆方面胁说台湾社会对两岸和平协议和军事互信机制一直有七成民意支持。1999年陈水扁为大选编《跨世纪中国政策白皮书》鼓吹双方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签订和平协定,2004年重申“两岸结束敌对状态……,谈判军事互信机制”。扁这些主张马在大选时全部跟进,他们两人成功地动员了强大的民意,这民意如今则不可思议地成了大陆逼马的好筹码。
文章称,会议中蓝学者虽在一中内容和谈判时程上做有限的“抗议”,到底不敢真反对,只在北京战略框架中作技术性挣扎,于是会议总结报告中,双方仍旧郑重其事地共同肯定信心机制、一中原则,盛大的二轨过招,红队蓝队输赢很是清楚。虽然二轨结论没有法律拘束力,但二轨会议常常是一轨谈判的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