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哥本哈根谈判 最后24小时发生了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09-12-20 17:10:10


 
  难挨的寂静终于在当晚10点钟被打破。广播里,欧盟将召开发布会的消息吊足了记者们的胃口。媒体中心距发布厅也就50米,大家都一路小跑过去,希望占到前排的位置。安保人员来了,送矿泉水的服务生也来了,但一个小时过去了,盼望中的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还是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新闻官用甜美的声音告诉大家,“很抱歉,新一轮的会谈开始了。新闻发布会可能会推迟举行”。记者们在问,午夜前还会有发布会吗?新闻官摊开手,耸耸肩:“我们也不知道。”

  几乎与此同时,失望的记者们在贝拉中心的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当天唯一也是最大的新闻:当地时间晚上11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有关协议在对抗气候变化问题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美国在与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等国领导人会面后,已达成协议,但没有法律效力。他表示,没有一个国家对于协议是完全满意的,但协议有助各方再在谈判上再做进展。

  不请自来

  这时,人们想起了之前流传的一个“小插曲”。当温家宝总理与印度、南非、巴西三国领导人开会协调立场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不请自来,直接进入了会场,于是开展了五国的商讨,并最终取得共识。

  美国单方面宣布这条消息后,77国集团主席卢蒙巴.迪亚平来到媒体中心,激动地表达了不满之情:“这不是游戏的终结,在未来的六个月到一年,我们将继续谈判。”

  与此同时,记者们也试图找到和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代表,希望从多方证实这个消息。凌晨1点多,在会场的吸烟区,中国记者“堵”住了中国代表团于庆泰。前一天上午本报记者在大厅邂逅他时,于大使还显得精力充沛,但此时看起来颇为憔悴。他从烟盒里拿了根烟,吸了几口后便掉头走向全会会场,没有回答记者的任何提问。在他旁边,恰好站着联合国负责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见到闪光灯,他也转身离去。

  凌晨2点,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走进了发布厅。或许因为太劳累,巴罗佐失手差点把水杯打翻。他直言,对协议没有达成约束性的减排目标表示失望,不过有协议总胜过没有协议。

  虚虚实实

  气候谈判中,各方在围绕着减排目标、资金援助等问题讨价还价。谈判中,小岛国的哭诉也好,非洲国家代表的愤然离席也好,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争吵也好,虽然引人注目,但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

  在这场关系到未来发展空间的“大战”中,常被解读为是三大集团之争:欧盟;以美国为首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伞形集团”;包括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在内的“基础四国”及77国集团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专题: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全球动员反暖化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