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评论员却对中国在监督减排表示不满,英国首相布朗也批评北京缺乏国际精神。观察家说,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复杂微妙,使峰会笼罩着乌云,以致会谈无法取得实质成果,美中两国今后看来必须加紧协商与合作。
各地媒体普遍指称峰会失败,“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急就章”、“一纸空谈”的评语比比皆是。
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驳斥说,诸多批评只会耽搁对抗气候变化的工作。
她告诉德国报章:“这是步向世界气候新秩序的第一步,仅仅如此而已……那些只会唱衰哥本哈根(峰会)的人,是在帮想阻挠进程者的忙,不是在推进进程。”
大国推动达致协议 联合国作用受质疑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国推动下勉强达成协议,这使联合国的作用受到质疑。
联合国要求,气候协议的达成,必须建立在与会193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这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因各国的情况和要求迥异,大会陷入无止境的磋商和调停,有关框架协议最终未能达成。
为避免该会议彻底失败,美国和四大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联合介入,最终勉强给大会提呈一项协议。由于该协议几乎是在联合国架构外达成的,这似乎标志着联合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重要性遭到降低。
欧洲官员:联合国不是解决气候问题最有效途径
有欧洲官员认为,受大会结果冲击最大的,不是气候问题,而是联合国系统本身。美国科学家梅耶也表示,会议结果凸显多边机制的脆弱,并认为,联合国会议不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国际气候政策协调人莱特更建议,各大国可考虑通过G20峰会等机制达成气候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执行秘书德波尔则坚持多国机制正确,他说,虽然G20成员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85%,但在G20机制下,那些温室气体排放少,却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小国将被忽略,这并不公平。
巴西气候大使塞拉也表示:“虽然某些情况下,少数国家可以对其他国家起推动作用。但因缺乏合法性,这些国家难以自己达成协议,联合国理应在气候问题上继续发挥中心作用。”
小岛国联盟主席威廉姆斯也表示,联合国的机制是安全的,人们应在大会结果基础上重塑信心,并继续围绕这一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