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主办“玉山论坛”并作为其常设办事机构的台湾“亚洲交流基金会”,就是由“外交部”推动成立并主要出资的半官方团体,在“外交部”的每年年度财政预算中,都为其编列了三千七百万元的“补助预算”。其首任董事长由“总统府资政”萧新煌担任,首任执行长为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暨东南亚研究中心执行长杨昊。十三名董事中就有十人是各“政府”单位的代表,包括时任“外交部次长”(已调任“国安会”谘询委员)的徐斯俭,时任“国安会”谘询委员的傅栋成,“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外交部”主任秘书李光章、亚太司司长葛葆萱,“农委会”副主委陈骏季,“交通部”邮电司司长王廷俊,“经济部”国际贸易局局长陈正祺,“财政部”国库署副署长颜春兰等。这显然是一个以基金会名义成立的台湾当局智库机构,企图扮演“一轨半”或“二轨”的角色。实际上,其会长宗旨就声称,“台会”将充分结合智库、青年及NGOs等力量,发挥弹性优势,由民间出发,共同推动“新南向政策”,协助强化台湾与印太地区人民的连结,逐步拓展台湾印太地区重要行为者的互动与合作。“台亚会”未来的重点工作,除将作为“玉山论坛”的常设办理机构,推动打造常态化、多轨的区域对话平台之外,该会也将肩负整合岛外智库网络、发展青年领袖及非政府组织(NGOs)交流合作等工作使命。
本来,蔡政府在推出“新南向政策”时,就有着很明显的“与中国大陆脱钩”的政策指向,籍此减低台湾地区经济对中国大陆的依存程度。因而籍着大陆地区从粗放经济转型到精细经济的经济转型,注重环境保护及珍惜原料,工人工薪也随之提高,在中国大陆经营的台商的经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减少之机,推出“新南向政策”,鼓动在中国大陆台商转移到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但这些“新南向政策”的目标国家,虽然工资低廉,但其劳动力的质素及效率远不如中国大陆的工人,除非是极低端产业,否则价廉无法弥补质的缺陷,得不偿失。而且,东南亚国家的工业门类的齐全程度也远不如中国大陆,交通设施也不便捷,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建设也远不如中国大陆,如果台商只是一般代工,还可勉强应付,倘是整装等就极不方便。而且,现在中国大陆已经率先从疫情中走出来,进入恢复正常生产的常态化,而“新南向政策”的目标国家,大部分的疫情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仍然停工停产。因此,“新南向政策”正面临着推动不下去的宭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