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主办的《金融监管研究》今日首次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详细描述了影子银行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中国影子银行的判别标准、范围和规模,以及影子银行3年治理的背景、过程和成效等,并提出相应监管建议。在业内看来,这份由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联合课题组推出的《报告》是金融监管部门首次对影子银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定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监管夯实了基础。
根据《报告》,影子银行是指常规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种金融中介业务,通常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载体,对金融资产的信用、流动性和期限等风险因素进行转换,扮演着“类银行”的角色。影子银行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特征。影子银行隐患一度非常严重,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
《报告》将影子银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影子银行包括同业理财及其他银行理财、银行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委托贷款、资金信托、信托贷款、非股票公募基金、证券业资管、保险资管、资产证券化、非股权私募基金、网络借贷P2P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贷款,商业保理公司保理、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非持牌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债权融资计划和结构化融资产品。
其中,同业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和同业理财、理财投非标债权等部分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网络借贷P2P贷款和非股权私募基金等业务,影子银行特征明显,风险较高,属狭义影子银行。
《报告》指出,到2016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相当庞大,广义影子银行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亦高达51万亿元。影子银行不仅使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和暴露,违法违规问题日益严重,且大大抬高了我国宏观杠杆水平,吹大资产泡沫,助长脱实向虚,影响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一些国际组织也发出警示,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已严重威胁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