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强调,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可以看出,中方对两国关系给予极高的期许,希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继往开来。
旁观者清的韩国《朝鲜日报》认为,习近平对中美关系的形容和期许,给人“以精心推敲的印象”。确实,中国希望让美国相信,中国承认美国的全球地位,对美国在亚太和全球的利益充分尊重。但是,正如习近平的“太平洋”论,中方也期冀美国对中国的核心利益维持最起码的尊重,诸如台湾和西藏问题,中方希望美国对华有笃定的承诺,并且落实到位。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至于人权问题,习近平副主席在阐述中国的基本立场同时,也强调中国人权在进步,即所谓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关于中美贸易乃至人民币等老生常谈的议题,中方不仅强调了改革与改善的愿景,也提出了美方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设限的问题。经贸问题,习近平坚守的利益底线依然是互利双赢或者说妥协共赢。
相比美国方面对华诉求的老议题,对华批评的老生常谈,中国展现出足够的善意与自信。求同存异,是中美两国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外交基础。相比于目前的世界热点问题(伊朗、叙利亚),中美之间更应谨慎处理亚太问题,无论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导致的中美地缘博弈,还是美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项下另组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都造成了亚太国家被迫在中美之间“站队”的两难抉择。诚然,在软硬实力的感召层面,美国要超越中国许多;但是在现实的贸易利益方面,中国又是亚太区域相关国家离不开的经济引擎。
在中美之间连横合纵,终究是场两败多伤的零和博弈游戏。因此,中美关系和谐,太平洋才能太平,亚太区域才能维持和平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