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时:怨马倒得了扁吗?运动下一步怎么走?
http://www.CRNTT.com   2006-10-09 09:32:42


  中评社香港10月9日电/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说,当倒扁运动形成了持久战之际,情势反倒发展成了“怨马”,马英九取代陈水扁成了众矢之的。说他“玩两面手法”,说他“坐等二○○八”,再加上马英九连倒许财利的能耐都没有,期待中的苏马会状似已经破局,于是倒扁不成的怨气,正一股脑的向马英九这儿窜。讲直接一点,当陈水扁不断从深绿支持者取得温暖之际,马英九却动辄得咎,处处里外不是人,快成了倒扁不成的第一战犯了。这种吊诡的发展,确实令人始料未及。接下来的问题或许是,怨马倒得了扁吗?

  社论指出,扁如今坚持不下台,不是倒扁运动的能量不足,也不是反扁民意的强度不够,而是挺他的基本盘尚称稳固:一、绿营内部的府院党政截至目前都未松动对扁支持;二、包括施明德自己都得承认,遍地开花走到南部民进党的执政县市,确实遭到幅度不小的抵制,不论背后有无动员,至少另一种声音是存在的;三、扁与他的支持者从不认为扁有需要为道德的理由下台,而司法侦办的步伐迄今为止,都还是对陈水扁有利的。别的不谈了,仅就这些理由,扁何必冒不确定的风险提前下台?更何况留在“总统”大位上,只要政府机器尚能操控,各个天王只有看他脸色办事的份,还可持续以拖待变,说不定还会有翻盘的机会,若是仓卒下台,甭说权势尽失,可能还遭到各方落井下石!站在陈水扁的立场替他算计,他确实没有要下台的理由。

  社论表示,这或许也是倒扁运动必须要面对的另一个冷酷现实:群众运动并不必然能促使统治者下台。曾有不少论者引述一九八○年代中菲律宾柯拉松所领导的“人民的力量”,促成了马可斯的下台,也有人提及了本世纪初发生在中亚国家的几场颜色革命,都促成了领导人的下台。证明首都群众的动员确实足以让领导人下台,但很遗憾的是这并不是通例。我们也不难找到更多的例证,证明许多领导人并未因群众动员而下台,一九六○年代美国因为反越战所掀起的学生运动与民权运动,不要说在美国华府“围城”,更在各地“遍地开花”,一九六三年八月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号召了二十五万群众聚集华盛顿,将空间并不宽敞的华府街道近乎塞爆,但这并未促成詹森总统下台;同样的一九八○年代初南韩的学潮与工运结合的群众运动,几度瘫痪首都汉城(现称首尔)街头,一九八四年八月以反对全斗焕访日为诉求,成功的串连了学运、工运、教会与农运组织,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众反对运动,各地的声明书、讨论会、演讲会、街头示威一直不断,但全斗焕依旧顺利作满任期。回顾当时的运动领袖与愤怒的群众,受挫的意识是不会比今天倒扁群众低的。
    
  社论指出,事实上,台湾的主流民意反倒一直很务实,尽管认为扁应该下台的民意超过五成,但认为扁不会主动下台的民意也一样超过五成。因此接下来问题或许变成:如果陈水扁持续认为他不需要下台,那么倒扁运动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没错,九月的红花雨确实灿烂,十月的遍地开花与“天下围攻”就算再有震撼效果,扁也可以一样不予搭理。如果十月中旬陈瑞仁检察官的起诉书也只是‘轻轻放下“的话,那陈水扁更无所惧了。到这时侯,行动温吞、处处讲法治的马英九成为出气筒,也就不令人意外了。马的角色由于恰好必须摆荡在马市长与马主席之间,在倒扁运动与首都安宁之间本来就容易陷入“玩两面手法”的指责,另一方面作为最大在野党的领袖,马英九终究得照政党逻辑而非运动逻辑来行事,而在罢免、弹劾与倒阁都有实践上困境的情况下,马就算再配合倒扁运动,效果也一样有限,情势真要如此,不也只能“坐等二○○八”吗? 
    
  社论总结说,或许,问题该这么看,眼前的倒扁不一定会成功,但倒扁运动确实是成功了。过去这一段时日,不论执政党高层如何的抹黑,倒扁运动在台湾民主的史页上已经有它不可抹灭的位置,它也许终究不能立即达成目标,但它所召唤出的力量却会在未来逐渐发酵。一九六○年代美国华府的群众运动并没让詹森总统下台,但他不敢再选连任,他的政党也输掉了接下来的选举;一九八○年代南韩汉城的群众运动并未能让全斗焕下台,但也未能免除他任满后被审判的命运。倒扁运动如果暂时不考虑设下“退场机制”,那么在明天的“天下围攻”之后,就真要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它的效果可能会在未来发挥重大作用,而此刻埋怨马英九,情势也还会是一样的。 


    相关专题: 马英九--英才继起、如日之升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