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孤峰与红尘之间:马英九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06-11-25 08:29:24


  中评社香港11月25日电/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说,马英九去年出任国民党主席并拿下三合一胜选,站上了民意的高峰。但近数月来,一波波政治巨浪冲击,他的形象已有动摇。马英九究竟想扮演什么样的政治领导角色,恐需一番重新思考。 

  社论说,特别费事件对马英九的重创,其实尚不在民进党对他的攻击,而在:一、团队处理危机反应太慢,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控管情势;二、党内有人趁机落井下石,显示他迟未收服党内的反对派。经过此役,尽管许多民众仍愿相信他的清白,但对他紧急应变及领导统御的能力已发出问号。 

  危机处理迟缓,一则可能是马英九太过自信,忽略了制度的陷阱。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他的团队没有足够开放的权力或资讯分享机制,在关键时刻,周遭人士甚至找不到与闻或协助的管道,只能坐视对手攻击而无力反驳。

  社论指出,这种情况,对照国民党内传出要求“集体领导”的声音,即可发现同样的轨迹。马英九并不孤傲,也非专擅、大权独揽之人;但他的团队和他领导的政党,却都感到和他之间有段不算舒适的距离。现在,这个距离不仅造成马英九的个人危机,甚至成为政党的困扰,他自己要如何调整? 

  马英九的温和、自持及人格上的洁癖,在杀气腾腾与勾心斗角的政坛,确实独树一格。当人民对政治的杀伐和算计感到厌弃,他的魅力便受到了青睐。去年七月的党主席之战,“孤峰顶上”的马英九凭着民间好口碑,战胜了“红尘浪里”的政坛老将王金平,正是这个原因。 

  社论表示,然而,作为一个深受期待的政党领袖,仅保持高度的个人修为,显然是不够的;但马英九却似仍未从孤峰顶上走下来,和他的战士们站在一起。这并不是说马英九应该下到红尘浪里打滚,同流合污;而是说,马英九该从个人形象战扩至政党组织战时,他却疏忽了转型。

  再看,红衫军轰轰烈烈倒扁,结果未撼动陈水扁,反使主张维持法治的马英九伤痕累累,即说明他的角色扮演过度拘泥。从正面看,马英九谨守本分,不作“天下大乱,形势大好”的操作;从反面看,他身为在野党领袖却无力呼应民意,为顾惜个人羽毛而不暇彰显民主憧憬,这不是他的盲点吗?

  如果只是党内投机派或本土派有异声,或许还可置之不理;但当一般民众也开始质疑他的格局和能力,孤峰顶上的马英九,恐怕难掩落寞。这是个混浊的时代,马英九想要建立一个超越蓝绿局限的新典型,并不容易;他若坚持以“模范生”的姿态来孤军应战,恐怕未成功已先成仁。 

  社论认为,这一切,都要回到马英九对政治领袖的角色想像。如果他改造台湾政局的使命感够坚定,他就必须建立更开阔的领导风格,大开大阖,不应拘泥,更不可自缚手脚;要有更强的组织经营,要有更开放的权力分享观念和机制,同时要妥善因应红尘浪里的不同价值。毕竟,政治领袖的功业,不仅在塑造自我,更在领导人群。

  至于马英九可能因特别费案被起诉事,倘若案情确实只是如今所知,则马英九即应更豁达地坦率面对。最坏的情况可能只是:二○○八年马英九以公民连署参选“总统”,将是非得失诉诸公论。此时切不可瞻前顾后,左支右绌,闪烁其词,失去了政治领袖的形象。但是,倘若案情不只如此,而马英九意图掩饰,那就凶险莫测了。

  社论总结,以为自己高立孤峰顶上,未料却屡被红尘的巨浪袭击,经过这些事件,马英九应该更了解形势的险峻和自己进步的空间。羽毛弄脏,可以慢慢洗刷;但领袖形象一旦流失,却可能剥而难复。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