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信报财经新闻:孤独的演员 无奈的结局
http://www.CRNTT.com   2005-12-22 08:47:39


  中评社香港12月22日电╱立法会昨天以三十四票赞成、二十四票反对,先后否决了○七年的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八年的立法会选举办法,至此,政改检讨和制订方案的工作正式结束,由于无法通过新方案,○七╱○八年的选举只能在目前的框架下进行。

  香港《信报财经新闻》今天发表题为「孤独的演员 无奈的结局」的社评指出,昨天立法会的辩论,绝大部分观点都耳熟能详,并无新意,投票结果也早在预料之内,换句话说,自政改五号报告书公布至今,政府的游说工作并不收效,泛民主派利用捆绑政策整合的二十多张反对票,由始至终都没有被政府分化、拆散,从策略上看,政府这次是惨败收场。

  社评说,泛民主派的投票取向,政府没有可能不明白,为何提出政改方案时,行政长官会「信心爆棚」,明确表示不会有修改空间,在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情况下,行政长官仍然深信政改方案可以在立法会得到多数通过?

  社评表示,很明显,曾荫权认为他与民主派的「交情」,足可以令游说工作得心应手,令政府有足够票数通过方案,这种以主观意愿和个人关系代替客观分析、依靠制度的思维,最终证明行不通;事实上,从昨天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分配情况来看,立法会内建制派和反对派的投票模式跟董建华年代有何不同?答案是几乎一模一样。换言之,现在议会内的政治生态并没有因为新行政长官上场而出现根本变化,建制派在北京「吹鸡」之后自动归边(一度声言会投反对票的詹培忠议员应是其中一个例子),事实证明,由始至终都支持政改方案的仍然是自由党、民建联和其他中方友好人士,在游说拉票过程中,曾荫权的「个人关系」几乎完全不起作用。

  社评指出,由于曾荫权的任期仅得二年,而政改是他任内最重要的工作,为了显示他能前任之所不能,在政改问题上盛传他向中央领导人「拍心口」保证可获部分民主派投支持票,结果令政改方案成为关乎他个人荣辱的重要战役。如果冷静地作客观分析,民主派和反建制势力「倒董」并非完全因为董建华表现不济,董代表的权力来源(中央委任、非民选)和既得利益阶层才是民主派和反建制势力锁定要「倒」的目标,董的施政失误,只是加快了他下台,而曾上任时的强势,也只能拖慢这个过程;套用中共的术语,民主派和反建制势力与行政长官对�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明乎此,曾荫权除非打算跟泛民主派妥协出一个政制方案(但北京未必接受),否则单方面由政府提交建议而又希望泛民主派无条件支持,实在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也许是明知事无可为,北京对政改报告一直保持低调;主持其事的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也是轻松得可以,到了紧急关头,曾荫权还是要亲身上阵在街头「嗌咪」;至于在最后阶段以征集签名支持政改方案的民建联(在谘询初期异常低调),他们明知方案一定会遭否决仍然落力演出,一方面是向中央显示「已尽了人事」,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行政长官拉过来成为政治盟友—经过昨天投票后,曾荫权不得不倒向建制派一方,因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行政长官必须还建制派这笔政治债。

  社评认为,环顾支持政改的各个派别都予人「量力而为」的感觉,惟独行政长官一个人落力演出,试图以个人力量改变大局,最终证明此路不通!

  社评说,一个在民主进程上稍作寸进的政改方案,理论上总比原地踏步好,但却被号称争取民主的泛民主派否决,如此结局,到底是民主的胜利?还是民主派的胜利?政改投票结果,令港人感到万分无奈,永远没有赢家的政改宿命结局,似乎仍然不断地在循环发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