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女教师疑似遭网课入侵后离世”放大了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22-11-07 19:31:25


  河南新郑一位高中历史老师,疑似遭遇网课入侵后猝然离世。众人扼腕之际,有关网课入侵的很多讨论集中在了网监技术、法治层面上,当然,也少不了对网课时代学生、教师群体的关注。但回归教育本身,此次事件还放大了什么?又一次生命的代价能否唤醒那些迷茫与浑噩?深想一步,或许还可以看到很多缺失。

观点一 教育内容与形式缺失

  为什么事件被曝光幷发酵后,有的学生才知道自己找人“捣蛋”的行为闯了大祸、触犯了法律?为什么有入侵者面对斥责还能振振有词不以为意?单纯是不懂法吗?

  有人是真不懂法。尽管各个教育阶段,都有专课安排进行法治与安全教育,可往往,这些课程未能进入校内教学主课程,很多网络自学与考试,都是家长代劳。被默许的状态下,家校双方心照不宣地糊弄差事。如此情形,学生们对法律的敬畏何在?法律常识与安全自保措施又能真的掌握多少?即便教改不断推进,可当下,大众因就业前景焦虑而只关注考试这根指挥棒,其他的依然“很次要”。教育构成必须尽早摆脱“装饰品”属性,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缺失必须重视。

  还有心理问题。疫情带来的网课常态化,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被看到,但关注得不够。首先是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状态与困惑,尤其低幼年级孩子的课堂适应性与规则意识、青春期少年亟待排遣的压抑孤独,以及亲子关系考验等等,当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心理需求方面的问题被淹没,对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就剩了“课上得咋样”?其次,老师和家长们的焦虑和压力,较之学生群体,更易被忽视,可对教育而言,这些同等重要,都需要针对性关照。 刘薇

观点二 “安全感”缺失

  这些“破坏者”是谁?他们这样做最终又有什么好处?有人可能是为了金钱,有人可能是为了炫技,有人可能是为了图乐子……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理由,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其中,有一类人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就是一些本性善良,出于一时叛逆和冲动,而加入违法犯罪行为中的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