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能够战胜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6-08-01 07:24:28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有效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国际上也引起广泛关注,有美国学者断言:“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将决定它能否变成一个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一些人还把人口老龄化用作“唱衰中国”的论据。那么,21世纪上半叶,在人口老龄化的不利条件下,中国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现代化的中等发达国家?这无疑是一个亟待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挑战严峻

  光明日报发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教授莫龙文章介绍,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理论研究和率先出现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复杂而深刻,既带来机遇,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难题。人口老龄化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新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源自它的两个“超常规”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超常规。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嬗变与长期严格的生育控制叠加,共同导致生育率持续快速下降,从而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超常规。一是老龄化程度之高超常规。据联合国2015年7月预测,中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15.2%,上升为2050年的36.5%。二是老龄化速度之快超常规。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12%倍增为24%所需的时间,最早出现老龄化的法国经历了140年(1872—2012),迄今为止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经历了25年(1977—2002),而中国将只需要20年(2009—2029)。三是老年人口数量之多超常规。2015~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从2.1亿增至4.9亿。

  优势独特

  文章分析,在正视和迎击困难的同时,更应当发现和善用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七个独特、关键的有利条件。

  经济快速增长能够提供应对老龄化的硬实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经济长期向好,是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已经并将继续为解决好同期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传统孝文化能够提供应对老龄化的软实力。“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弘扬孝文化,将焕发出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应对老龄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风尚以及和谐人文环境。

  可运用生育政策杠杆调控老龄化压力。中国尚未进入生育率完全内生性下降阶段。通过适时适当放宽生育控制,提高生育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压力。十八届五中全会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正是发挥这个优势应对老龄化的重大举措。

  具有应对老龄化的“后发优势”。老龄化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和深化,中国破解老龄化这一重大而复杂的人口难题,完全可以立足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汲取他们的失败教训,少走弯路,后来居上。

  出现应对老龄化的“机会之窗”。据笔者的定量分析,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开始骤增之前,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老龄化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应对随后到来的老龄化严峻挑战,做好全方位准备。

  可以借力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多样性应对老龄化。中国地区间的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状况及其发展的差异性都十分显着,这为通过国内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流动实现“削峰平谷”、减缓老龄化压力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大回旋余地。

  应对老龄化的行动早、开局好。早在人口老龄化发端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已未雨绸缪,开始为应对老龄化做准备。例如,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注意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向,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2015年,《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发布。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国家、省、市和乡镇(街道)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初步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问题治理体系。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