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两制台湾方案的福建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00:06:03  


 
  (二)社会融合全方位推进,“闽台家园认同意识”不断强化

  福建在推动闽台社会融合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对于进一步强化两岸关系的现实连结,提升台胞对大陆社会的认同感及融入感产生了一定的效用,同样累积了不少可复制及可推广的经验总结。为两岸整体的社会融合提供可资参考与借鉴的方式及模式,同时对于进一步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提供了新思路、新启发及新路径。在推动两岸社会融合方面,福建强化和凸显“第一家园”及“共同生活圈”的概念。以此为遵循吸引台胞扎根福建、融入在地,同时不断加快并深化“厦金”及“榕马”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夯实“共同生活圈”,推动福建沿海与台湾外岛的先行融合,进而为推动闽台区域的深度融合做出铺垫。

  为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福建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提供台胞台企“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福建于2021年1月2日推出的“首批225条在闽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该清单为在闽台胞台企提供了众多“同等待遇”,在大陆各地众多的优惠政策措施清单中无疑具有典型性。该清单覆盖面广、含金量高,体现了“先行先试,需求优先”的服务理念。其中社会领域有66项,重点体现在衣食住行、就业创业、医保社保、人才待遇、司法服务、参政议政、基层治理等方面;文教领域有17项,重点涵盖了子女就读、招录招考、奖助学金、课题申报、体育活动、文教交流等方面;便利化领域有9项,涉及金融便利、出行便利、就医便利、办证便利、医保核销便利等方面。〔10〕此举,对进一步深化闽台社会融合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十分有助于提升和引导在闽台胞的社会融入效能。助力他们调整群际角色定位,从“异乡过客”调适为“融合主体”,进而强化“在地意识”“家园意识”。

  在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人员互动与往来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与最直接的路径选择。通过极具规模、方便快捷的群际互动,增进彼此间的瞭解与理解,可扩大“重叠共识”消除误解歧见。不断进行关系建构,深化人员社会交融,进而形塑“共同记忆”,强化“共同体意识”。多年来,福建借助两岸地缘优势,稳步推进与台湾外岛的人员交流,为推动闽台区域融合创造基础性条件。此举成为福建在大陆各个省份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中不容小觑的比较优势。早在1992年,福建方面便提出“两马(马尾、马祖)先行,两门(厦门、金门)对开”的构想,即尝试用福建的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之间的直接通航,来带动两岸“三通”,实现两岸人员直接交往的新突破。〔11〕2001年元月,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地区完成了直接往来首航,为2008年两岸实现全面“三通”积累了宝贵经验。〔12〕据台湾方面陆委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23年2月,通过搭乘金马“小三通”往返于两岸的两岸民众,人次总计达到2164万3197人次。其中,台湾民众1517万9705人次;大陆民众646万3492人次(见表1)。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