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智库:两岸三农交流合作变迁与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23-09-09 00:02:03  


 
  (五)农业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不足,“三农”人才培养合作乏力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存在科技性、先进性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受岛内管控,农产品种和技术大多科技含量不高,尤其在沿海地区,已日益丧失优势。二是合作研发和创新少。三是农技成果转化合作不足、知识产权保护难、品牌化不足,难以做大做强。四是缺乏两岸农产品生产、科技及质量的统一认证标准。五是缺乏涉农产教融合的扶持机制和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如当前两岸文教交流与“三农”交流与合作脱节,涉农专业师生交换少、合作项目缺乏。岛内大量涉农科技院校和应用型大学因少子化面临生源不足、学校撤并的困境。

      五、加强海峡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前瞻

  大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生态文明目标指引下,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领域广阔,是推进“一国两制”体制机制对接、保障两岸基层治理长治久安的重要民心融合领域。

  (一)全面谋划,促进两岸“三农”合作理念和机制创新

  1.高远定位,提高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的思想站位

  从乡村振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角,完善海峡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体制机制,促进两岸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携手探索出新时代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路径,为全球发展中国家从农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贡献可以借鉴推广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加强一个中国认同,扫除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障碍

  当前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出现限缩、台湾农产品难以销售到大陆主要是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操弄“脱中”造成的。大陆让利进口台湾农渔产品涉及几个方面:首先是政治问题,大陆应岛内民众和国民党要求而解决台湾农渔产品滞销问题,当然希望由此惠及台湾基层农民,使其感受祖国的关怀和积极促进和平统一。其次是经贸问题。其三是社会文化问题。台湾当局将其治理不力、罔顾台农利益、无法拓展国际市场等问题甩锅大陆,操弄“只经不政”和“反中”,导致许多台农漠视或扭曲了大陆惠台初心而支持“台独”,而“像个凤梨的都可以卖大陆”“有药石斑卖大陆”等口水仗严重影响台湾农渔产品信誉,更令大陆民众质疑这种牺牲大陆利益举措的合理性,促使大陆不得不反思和调整相关政策。要扫除两岸“三农”交流与合作障碍,台湾民众须直面问题本质才能把握未来,一方面明确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主动敦促当局放开对两岸“三农”交流的限制,积极与大陆就“一国两制”框架下“三农”相关政策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台农台企在遵守共同认可的WTO法规和人文价值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和竞争力,不仅可进入大陆农产品市场,还可藉由“一带一路”等机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